口述校史,心传恩情:中原大学校友寻访活动

2018-07-28浮生未歇

中国青年网武汉7月28日电(通讯员 李程 张诗琦)时值中南大70周年校庆,为进一步走近校友,传递母校牵念,聆听校友心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史馆“探秘校史小分队”,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为依托,开展校友寻访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加强母校与校友的联系与沟通,宣传母校的建设与发展成就,探索中原大学时期历史,献礼中南大70周年校庆。
7月12日下午,校史馆“探秘校史小分队”指导老师江俐、队长尹帅等一行六人前往位于华中师范大学的中原大学校友胡原家里。

胡原教授已是92岁高龄,他是中原大学时期学生,毕业后由于办学需要,留校办大学,在教育学院院办任职。后又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最后在华中师范大学任教。

胡原教授在给实践队成员讲述历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紫钰摄

峥嵘岁月中

访谈伊始胡老显得特别激动,陷入了对往事深深的回忆之中。他首先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自己在中原大学的经历,讲述了淮海战役时期自己穿越国民党的军事封锁线,进入河南商丘,然后又从商丘去往开封的经历。

这一路坎坷万分,他想方设法拿钱买通国民党士兵才得以通过了国民党的封锁线,进入既不是国民党统治也不是共产党统治的“真空地带”。

刚进入“真空地带”,就有土匪从后面开枪射击,让他们停下搜查,土匪看他们车上都是些棉被等不值钱的东西,就放过了他们,这才得以到达解放区。
和胡老一起的同学当时还想去华北大学,得知中原大学也是一所抗大式的学校后就留在了中原大学继续学习。之后武汉解放,学校南迁,就有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在的首义校区。

苦中作乐时

访谈中,胡老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他在中原大学的学习生活,用质朴平实的语言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据他回忆,他们当时上大学时,条件艰苦,穿粗布衣,每顿饭吃窝窝头。他们所在的21队是和23队一起上大课,上的是社会发展史、党史和一些哲学类专题课程。

“大家课后啊都会积极讨论上课感受,主要是漫谈一些体会和收获,还会出一些墙报。当时大家还每月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进行自我检讨、相互交换意见。”

时隔多年,胡原在讲述这些往事时依然是满脸微笑。纵使条件万般艰苦,但是大家心态乐观,课外时间也会举办一些文娱活动,苦中作乐。
胡老还向小分队成员提到了一些中原大学时期难忘的人和事,“那时候的集体生活非常愉快,大家之间都非常和谐,很少有不团结的现象。”

他提到,我国著名的音乐指挥家郑小瑛就是当时中原大学文艺学院文工团的团员。此外,他还提到了同他一样在中原大学学习过的、后来当过财经学院的副书记的郝侠君以及林彪、邓子恢等去中原大学的情景。

这段艰苦的求学时光给这些学子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成了他们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就像胡老所说,“艰苦是真的艰苦,愉快也是真的愉快!”相信在与他一同求学的每一位学子的心中,这都是一段很艰苦也很愉悦的时光。

殷切寄语里

胡老最后还讲到:“你们的现在是以前的我,现在的我就是以后的你们。”创新观念、换位观念、反向观念这三大观念是胡老对莘莘学子们的殷切期望:创新观念,工作和学习都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不蛮干;换位思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需要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反向思维,对一件事要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思考,避免片面性。

他希望中南大学子能够坚定创新观念,对人对事具有换位观念,同时也要具有反向观念,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到待人真诚宽容,实现人生辉煌。
在访谈的最后,胡老还提到了关于社会建设的一些观点,比如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应该完全消灭私有制,对私有制应该是一种扬弃;国家建设需要依靠硬实力和软实力以及当前科研工作应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等观点。这些都展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对社会发展的关注与期盼。

探秘校史小分队与胡原教授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紫钰摄

在中南大七十周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史馆“探秘校史小分队”开展此次的校友寻访活动,不仅加强了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也进一步宣扬了中南大多年来的建设与发展成就,更完善了学校中原大学时期的历史图景,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