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学子三下乡: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

2021-08-09森裕

中国青年网汕尾8月9日电(通讯员 张悦 吴雪吟 高雪婷)2021年7月下旬,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薪火实践队前往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红色文化基地,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红色精神传承相结合,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感受伟大的革命精神。
现场党课+沉浸学习 不忘初心来时路
“彭湃,被毛泽东称之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1896年出生在海丰县城桥东社工商业地主家庭,精于诗词书画,才华出众。然而,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归来的彭湃,不愿做官,而是挣脱家规祖训的羁绊,带头闹起了革命。”在彭湃烈士故居,实践队指导老师正在为队员们讲述彭湃烈士的革命之路。边走边看边听,沉浸式的党课让队员们更加投入,备受鼓舞。一张张黑白照片,一件件文物,一个个彭氏家族的爱国故事诉说着海陆丰人民英勇无畏的爱国热情。

图为实践队老师现场给队员们上党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许蓝 供图


了解到彭湃烈士的卧室在“六人农会”成立后,便成为了接待农民群众、与农会骨干共商农运工作的重要场所,队员赖思琳感叹到:“佩服彭湃同志出身于地主家庭,家庭富裕,却亲近农民,带动全家族甚至全村人率先发动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海陆丰苏维埃政权。为了信仰,彭湃同志走上艰苦的革命道路;为了信仰,彭湃同志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矢志不移,最终慷慨对敌,从容赴死。实践回去后,我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尽快加入中国共产党,向组织靠拢”。
红砖绿瓦碧海蓝天,队员们漫步在红宫红场的小路上,学习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红宫红场是中国大革命时期,以彭湃同志为首的共产党人领导海陆丰人民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活动场所。新文化运动后,清代的育婴堂转变为中国县级医务教育学校,对贫困民众进行免费诊治。四一二政变后,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平民医院的医生纷纷投入革命战斗中,平民医院也成为了革命的摇篮。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把队员们带入了生动的历史长卷,同学们被一个个红色故事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世界深深感动。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学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许蓝 供图


在海陆丰波澜壮阔的革命浪潮中,以李劳工、杨其珊等为代表的一批批革命烈士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舍生取义赴汤蹈火,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他们名垂青史,浩气长存。烈士纪念墙上一张张青涩的脸庞表现出的是对革命信仰的坚定,纪念墙下队员们一双双仰望的眼神透露出的是对革命精神的向往。队员高雪婷深有感触:“英烈不能被遗忘,历史不能被掩藏。战争的炮火硝烟虽已远去,如今的中国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越是生活条件好,越要饮水思源。彭湃烈士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先辈付出的一切,正是为了拯救江山,拯救人民。”

重温誓词+诗歌诵读 牢记使命再出发

怀着对先辈们的崇高敬意,队员们在彭湃雕塑前整齐列队、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铿锵有力的誓言在广场上久久回响,这一字一句已经成为新时代青年初心教育的指路明灯,是青年一代勇挑重担的铮铮诺言。

图为实践队队员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许蓝 供图

为了进一步抒发新时代青年的爱党爱国情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队员们在红场中央深情朗诵诗歌《美丽中国梦》(作者:郝立轩),并由实践团队全程拍摄。

图为实践队拍摄朗诵视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许蓝 供图

“我梦想有一天,蔚蓝的天空再没有雾霾的降临,广袤的原野再没有荒凉的地方;我相信有一天,所有的甲板都成为和平鸽的广场,所有的语言都为人类的幸福歌唱!”队员们用充沛饱满的情感、整齐洪亮的声音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倾听。“天有多久,地有多长,我们的事业地久天长!”慷慨激昂的诗句让现场的每位听众热血沸腾,自发向队员报以热烈掌声。先学习沉淀,再转化输出。队员们接收了一场触及心底的红色文化熏陶与洗礼,对党史学习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更上一个台阶。“我以前从视频上学习过彭湃的故事,但这次跟老师、同学们一起到彭湃的家乡来,一点一滴地感悟他和海陆丰人民的革命事迹,让我更加增进了对党、对祖国的热爱,更加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念。刚刚跟大家一起朗诵的这首诗歌,让我心潮澎湃。作为一名学生预备党员,我要把实现个人理想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把小我融入大我,踏踏实实,做新时代的追梦人。”队员黄琳与大家分享到。

探寻红色文化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薪火实践队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红色文化传承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矢志不渝坚持“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每位成员都在学习实践中成长为红色文化宣讲员,引领号召更多青年不负时代使命,奋斗无悔青春,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一审编辑 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