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学子三下乡:传国学经典,塑大美中国

2018-07-29泛泛。

中国青年网洛阳7月29日电(通讯员 李楠 张亚平)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洛阳师范学院国学研修班携赤子之心,怀满腔热血,载传承我国千百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走进乡村,走进课堂。

国学班全体成员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亚平 提供


习孝道文化,做优秀儿女

大孝,德之本也,教之所因生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普及中国传统孝文化,洛阳师范学院国学研修班来到了洛阳市的黄庄小学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

“老师,我想讲黄香温席的故事”一位神色慌张略显羞涩,小脸涨的通红的孩子举手道。彼时,一次针对三至六年级的孩子的孝道文化教育正在黄庄小学如火如荼的进行。此次活动由国学研修班成员担任老师,并以“孝”字展开,首先讲解了它的发展史。从甲骨文中的“孝”到河洛图书,到孔子儒家思想中的孝道,再到《三字经》、《弟子规》。在讲解过程中,孩子们理解起来《弟子规》中的冬温夏清,晨醒昏定,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老师巧妙的将这两句话转变成为栩栩如生的国学小故事,将古代儿女孝敬父母的方式与现代作比较,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孩子们传授了道理,孩子们的笑声,如山涧清泉,咚咚欢畅;如雾中荷香,幽然不绝,飘进了每位国学研修班成员的心坎儿上。

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本次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使孩子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积极学习孝道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中华优秀好儿女。

孝道文化讲解。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亚平 提供


传礼乐文化,讲国学经典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洛阳东关大街文庙旧址前,现存一方孔子入周问礼碑,碑呈长方形,形如龟背负驮。孔子入周问礼碑,为后世留下文化记忆,煌煌大德,赫然永存。孔子入周问礼,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尊亲敬祖的民族心理,由此得以稳固;礼乐文化,始成中华主体意识。

传博大精深文化,增青年文化自信。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13亿人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的讲话,洛阳师范学院国学研修班来到定鼎门遗址博物馆与孔子入周问礼碑遗址参观学习,感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遗址虽位于闹市之中,却自成一方天地。看到留存至今的石碑,国学研修班学生眼前仿似浮现孔夫子“克己复礼”的讲学场景。方碑所具有的浓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气息激发成员们在此诵读经典的热情,“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抑扬顿挫的朗诵吸引许多行人驻足观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国家之魂、民族之魂。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增强我们的文化自尊、文化自信、文化自立,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思想文化基础。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唤起人们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文化,同时提高了国学研修班学员的文化素养,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崭新的姿态传承悠远的华夏文明,实现其作为国学传播者的青春价值!

国学研修班于孔子入周问礼碑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亚平 提供

访美丽乡村,塑大美中国

美丽中国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改善,更是人文环境质量的提升。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使农村孩子近距离接触国学经典,以传统文化为保护色,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洛阳师范学院国学班赶赴洛阳市栾川县庙子乡杨树底村开展了国学支教活动。

此次活动中,国学班来到了位于“太极书院”的杨树底学校中。他们尽自己所能,于水袖投掷、对礼起落间,淋漓尽致的展现出“孟母三迁、孔子研学”的生动画面。他们以“明月”为兴,依托孩子们易观察到的事物,向学生描绘出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动人画面。他们将唐诗宋词转换为优美乐章,用歌曲向孩子们诉说古代诗人的悠悠思乡情。

杨树底学校国学支教活动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亚平 提供

此次研修活动以暑期实践为契机,在唤起人们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文化的同时,向农村孩子带来国学经典展演与授课,让孩子们在诵读、理解国学经典的同时运用到学习、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使美丽乡村实至名归,为大美中国的建设助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