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以青春担当时代使命,用实干助力乡村振兴
学校名称:中北大学
实践队名称:中北大学“忆党史·铭党恩”暑期社会实践队
作者名称:吴万根
摘要:中北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忆党史·铭党恩”暑期社会实践队,以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为切入点,凝心聚力用实干助力乡村振兴,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形式,组织同学们扎根祖国大地、深入了解国情民情、结合自己家乡特点,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三下乡乡村振兴感悟收获
一、实践背景
必须把脱贫摘帽作为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接续推进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逐步实现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问题来自基层,破解之道也在基层,新时代大学生只有深入基层一线,向基层一线学习先进经验,在基层一线中创新创造,才能更好地磨炼自身素养,增长才干,实现人生价值,展现青春担当。
二、实践主题及形式
中北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忆党史·铭党恩”暑期社会实践队(指导老师张少明、李佳丽),主要围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聚焦乡村振兴,在服从疫情防控安全要求的基础上,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形式,组织大学生进行返家乡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提升社会化技能,引导他们充分了解家乡在十八大以来砥砺奋进再前行中取得的成果,感受家乡的变化,铭记党的奋斗历程,增强服务人民、回报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实践地点:安徽省霍邱县长集镇
四、实践时间:2022年7月4日至2022年7月29日
五、实践内容
本次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积极参与了大学生返家乡活动,来到了安徽省霍邱县长集镇乡村振兴工作站,主要工作有走访调查乡村发展情况、整理学习推进乡村振兴的系列资料、参加有关乡村振兴问题的小组会议、跟随环境整治领导督察村民庭院环境卫生等。
(一)明确基本情况,洞悉振兴壁垒
长集镇是农业大镇,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辅以油菜、花生、果蔬,因长集大都属丘陵地带,怕旱;而沣河沿岸地势低洼又易涝,因此农业生产靠天,粮食产量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水稻平均亩产不足100公斤。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长集镇形成了以珠辉塘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依托,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功能。在农业生产中,加大科技含量,粮油棉生产基本实现良种良法,果蔬经济类作物种植基本实现名、特、优,并先后在钱店、小园村实施万亩水稻、小麦高产创建工程,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截至目前,涌现了一大批新型农民、职业农民,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了广阔空间。
十八大以来,长集镇认真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经过全镇上下戮力同心、共同奋斗,2020年底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实现了全镇脱贫的阶段性胜利。如今,我镇以脱贫摘帽作为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开展。
在看到长集镇取得的发展成果的同时,也不难发现其中的不足和未来发展的瓶颈:乡村空洞化以及产业原始、第三产业薄弱、人才吸引力度不足、文化建设任重道远、环境整治迫在眉睫......这些都是长集镇乡村振兴不可忽视的壁垒问题。
(二)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环境就是民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宜居建设,助力打造具有长集镇特色的美丽乡村。为持续高效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长集镇多措并举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各村一起形成了“镇村互动、齐抓共管、全域整治、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全镇累计完成户厕改造3800余户,拆除旱厕1500余户,营造干净整洁宜居的生活环境。美丽乡村景要美,人心更要美,长集镇还注重文化振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志愿服务为切入点,教育村民摒弃歪风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站的一员,我紧跟镇领导和党员干部步伐,对长集镇主干道杂草、杂物进行清理,助力人居环境常态规范管理,积极发动群众对小巷道、房前屋后开展大扫除、大清理,共建美好家园。此外,长集镇还建立了长效监督监管机制,我陪同镇督查组对各村环境卫生进行常态化督查,在村支书的带领下,进入村民家中查看庭院环境卫生,协助相关责任人将整治工作履行到位,发现问题及时和村支书沟通反馈,限期整改,确保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得到长效落实,为长集镇乡村振兴助力加油。
图为实践队员跟随镇领导同村支书督察村民庭院环境卫生整改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万根 供图
(三)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工作
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业务系统所填报的数据不是简单的符号,是工作实际真实、准确、全面的反映;不是单向度的线性演绎,是多维度的综合统一体;不是抽象的、冰冷的,是与民生民情民貌息息相关的。要求我们精准掌握填报,做到系统填报数据真实、准确,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随着工作深入,我协助乡村振兴工作站站长核查核实监测对象和脱贫人口数据信息,对新识别的监测对象,严格按照《防止返贫检测对象信息采集表》内容,全面采集信息,准确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在每日及时更新完善人口自然变更、务工信息、在校生信息等需要动态调整的数据,切实提高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在逐步了解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深刻认识到接下来要继续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强有力的措施筑牢“防线”、紧盯“红线”、兜住“底线”,逐户、逐人彻底排查农户生产生活状况并建立台账,做到排查问题数据准、底子清、情况明,持续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切实预防和解决返贫问题,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稳步推进。
图为实践队员在乡村振兴工作站办公室整理乡村振兴相关材料。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万根 供图
六、调研成果
(一)基础设施建设有规划,乡村家园美化呈亮点
作为“蓼中明珠”的长集镇,框架为“四纵五横”,与城关镇、马店镇形成三角形结构,具有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城镇规划形成“一核、三心、三轴、五片”的总体布局结构,被六安市评为皖西名镇之一。随着六安市与霍邱县区域交通联系进一步加强,以阜六铁路、阜六高速和105国道等南北向经济轴线为纽带的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长集镇作为该经济轴线上的重要节点,起着轴线上大中城市之间过渡与承接作用,在接受周边大中城市辐射与吸引的同时,更需要强调自身规模壮大与特色塑造,融入大区域。
小园村是安徽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是霍邱县政府确定的全县美好乡村建设第一批45个中心村之一。项目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11平方米,小高层框架结构,可入户800户近3000人。如今,基本竣工,居民已经开始入住,居民区各种生活服务齐全,环境优美,实现了村庄国际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在七里棚村、大墩村建立了两所村级光伏电站,94户户级电站,每户年收益可达3000元以上,贯彻落实了“光伏扶贫工程”,并且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持续发力,积极化解新冠疫情对乡村振兴的不利因素影响,促进脱贫户就地就近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实现稳定增收脱贫和防范返贫现象发生。
通过亲身参与建设美丽乡村过程,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要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把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统一起来,在生态保护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保护,逐渐呈现出美丽、富裕的乡村图景。生态好了,环境美了,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可以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许多贫困群众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脱了贫,并且日子越过越好。当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头渐成时尚,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只要找准契合点,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契合点,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就会指日可待。实践证明,只有保持良好生态,才能让“生态饭”一直吃、一直有,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实实在在的好日子。
图为长集镇村级光伏电站航拍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万根 供图
(二)电商物流深加工,五园同创谱新篇
霍邱县是农业大县,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县委、县政府根据省政府关于“粮食企业退城进郊”精神,实施产业化提升工程,决心创建以农产品加工为龙头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霍邱县长集镇现代农业示范区主要以农产品加工区及农业科技示范区的开发建设为主,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带动园区及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示范区不打“政策”牌,重打“服务”牌,着力为入园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如今,示范区已入驻了雨润集团、桑德集团、荃银高科等27家企业,其中上市企业3家,规模企业5家,初步形成产业链条。刚开始运营不久,园区便实现了生产总值20亿元,示范区规划全部建成后,可年创产值50亿元,利税7.5亿元,并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带动近2万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园区内农民人均年收入可达2万元。
从昔日的一片农田阡陌,到项目林立的产业聚集区;从地广人稀的静谧农村,到灯火通明的产业新城;从全市先行先试的现代农业示范,到如今生产总值数十亿元的示范区。霍邱县长集现代农业示范区“破茧成蝶”,开始展翅高飞。用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聚集的不断加速和城镇建设的日新月异,长集镇为霍邱县跨越发展、快速崛起树立了一面崭新的旗帜!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要先行,用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已成为一道社会必答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镇乡村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坚持以农业生产及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农业创新技术与实际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通过调研了解,我镇可以在现有五大园区基础上培育一批创新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构建以农业科技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与市场结合,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懂人才是大学问,用人才是大智慧,聚人才是大本事,我镇人才吸引力度不足,需要着重培养新型农业创新人才,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打破地域、部门、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科技创新资源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作用。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要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三)实地调查民众意愿,齐心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我们要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投身乡村振兴,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对此,实践队员以“人人贡献一份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题,针对民众意愿展开了实地调查。
图为实践队员实地调查得出的数据分析结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万根 供图
通过本次实地调查和走访询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持,愿意配合国家政策的安排,也说明长集镇人民政府制定的相关乡村振兴决策因地制宜,深得民意。村民们纷纷表示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人人都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愿意积极参与构建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共建美丽乡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践队员了解到长集镇政府未来的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将及时听取群众意见,着重解决群众反馈的相关问题,致力于乡村振兴各项措施的长效久治。
乡村振兴,人人可期,人人可为。纵观全国做得比较好的乡村,可以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村民真正的深入地参与,使得乡村焕发出活力,村集体经济从而不断发展壮大。壮大后的村集体形成非常强的凝聚力,在村民中树立了威望,进一步支持带领村民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家园,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我镇要加强村民知识辅导和技能培训,开拓眼界、启发思维,提高广大村民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和能力。特别要准确了解群众看法和想法,问诊开方、对症下药,竭尽全力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突出村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做到人人都参与,齐心筑家园!
七、实践感悟和收获
(一)进入基层携手群众,展现青春担当使命
“农村工作无小事,农民利益大于天”,看似平凡的基层一线工作,关系着是千千万万老百姓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基层一线,条件虽然相对艰苦,事情不免具体且繁杂,但直接面对群众,工作富于挑战,正是广大青年了解世情国情、厚植群众观念、提升工作能力的最佳磨刀石。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象牙塔上的我们提供了接触基层一线、深入人民群众的机会,把我们从理想的乌托邦拉回了现实的修罗场,从书本理论知识到切实亲身感受,给我们大学生走向社会搭了一座过渡的桥梁,为以后服务社会建设祖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和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朝夕相处,能切实体会到他们的艰苦和不易,为基层工作者点赞!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引领,无私无畏,迎难而上!在实践过程中也不难发现,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点,较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才要素的不平衡不充分,我们新时代青年应自觉担当重任,深入基层一线,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绽放异彩,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贡献青春,展现青春担当!
(二)立足新的起点,助力乡村振兴
经过持续不懈努力,我们取得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仍要清醒认识到,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民族要复习,乡村必振兴。通过实地调研和同村民的交流,我发现近几年来镇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加入到乡村建设中,他们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文化知识,为乡村振兴开新局,谱新篇。以我镇建设美丽乡村为例,他们积极协助规划城乡布局,为环境整治出谋划策,目前镇区环境卫生大改观,部分村庄建设为安徽省美好乡村示范村,生态振兴工作正稳步推进。我为家乡的巨大变化感到骄傲,也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乡村振兴是“国之大者”,我们青年学子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性,秉承“君子不器”的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将奋斗的激情在挥洒汗水中向阳绽放,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时代潮流之中。
(三)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
我将以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为起点,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中,通过社会实践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做肩上有责、心中有德、眼里有光的新时代青年,用脚步丈量乡村土地,用实践助力乡村振兴。我们要积极在各行各业“上下求索”,敢于探索创新、勇闯无人区,在实干中创造奇迹,面向未来、再立新功。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新时代的大旗已经传到我们手中,需要我们在做中学、学中悟、致知于行,不断增强自身才干,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在时代滚滚浪潮中,扬帆起航,开阔新天地!
参考文献:【1】《长集镇志》
【2】《决战决胜最前沿——驻村扶贫干部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