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县希望家园——三下乡心得之我见

2018-08-01Alisa

中国青年网襄阳8月1日电(通讯员 刘荣)
伴随着炎热的天气,我们作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的志愿者来到了襄阳南漳县城关镇,开展为期十天的志愿支教活动。襄阳向阳志愿服务队在与孩子们接触的这几天,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夏日的燥热而是与孩子们相处时的欢乐,在短短的几天里,我们每个人都获益匪浅,收获了很多东西。下面是我们每位志愿者通过这几天的教学内心真实获得的感受。

图为志愿者们的全家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郝惠冰 摄


和他们在一起,是满满童年的回忆
从陌生到熟悉,原来只需要几天的时间,我从未想过和另一些人边说边笑地聊天打闹原来这么简单。经过几天的相处,我开始渐渐挂念孩子们,脑海里偶尔会浮现他们一张张稚嫩又可爱的笑脸,会想起一起上过的课,一起做过的手工,一起打过的乒乓球等等。只因为是未经世事而又单纯的孩子,所以才能如此快又全心全意的相处融洽吧!深有体会的是,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啦,离孩童时代逐渐遥远,经历的事情和看过的人都越来越多,懂得道理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已经回不去那个天真烂漫的年岁了,所以会格外怀念曾经的自己吧!小时候盼望着长大,觉得长大了之后就可以不再受周围的束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等到真正长大了之后才发现,一切都不是自己曾经以为的那样,又开始怀念无忧无虑的年纪了。或许这就是人生吧!

志愿者——申月
听说,南漳是一个奇妙的小城,于是我背着行囊,随着同伴,向这里开赴,我想把人间一切的美好都带给孩子们,支教前我想象了无数次和孩子们见面时的样子,来到这里的第一天,我仔细观察着,看到这里如同“花果山”一样,真的担心孩子们不听话,然而,其实他们需要的只是陪伴,老师说什么,他们有时虽然会闹一下,但是还是很积极地配合着我们,陪他们玩耍的这几天下来,我渐渐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发现,他们每个人,是如此的不同,有会侧手翻的,有会吹竖笛的,还有会手绢舞的,教给他们知识的同时,我发现其实我们也在成长。

志愿者——郝惠冰
从刚来时一张张陌生又冷漠的面孔到相处两天之后笑容满面的脸袋;从一言不语到欢笑打闹;我对孩子们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可爱又聪明的脑袋里整天想着奇妙的东西,彩泥游戏让我和他们有了初步的相识,孩子们制作的各种“水果、玩具、小动物”一个个那么的神似。对于从小爱玩彩泥的我来说,很快和他们打成了一片,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童年的回忆涌入我的脑海,同是那么的天真烂漫。长大后,那些童年的游戏已经远离了我们,这次和孩子们的相处让我似乎找回了童年,找到了久违的回忆。
志愿者——刘荣
边调查边实践,累并快乐着
在这几天和孩子们的接触中,可以看出他们在手机的应用当面十分的得心应手,而且对于很多流行歌曲和网络语言也十分的了解。对此我们小组在课后家长来接孩子们下课时对他们进行了一次简短的采访。在采访中可以得知大多数情况下的家长还是比较反对孩子们在除了帮助学习的情况下过多的使用手机上网的,但是也表示在作业写完了的周末可以适当的让孩子玩上半个或者一个小时来进行放松。同时我们也了解到除了由于手机游戏对于孩子来说吸引力太大容易上瘾以外,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也是家长们担心的一大重点。所以我们可以多设置一些与动手相关的课程,让孩子们了解到动手实践的乐趣,而不是单一的从网络上得到信息。

志愿者——董依蕾
 
盛夏酷暑,喧嚣日光,与孩子们相伴这几天以来,几乎什么都没写……每次想动笔时,情绪缠绕像支教时吃的海带,味道复杂像是若男做的醋炒西瓜皮,只要一想,就有说不完的话,吐不尽的槽,抒不完的情,但这些又让人酸酸的写不出字来。终究,还是无法抑制,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还是找了个安静的时候,迫不及待着手来写下这些。
帮孩子们辅导作业,看着他们一个个渴求知识的眼神,认真聆听我们的讲解,收获了一份无与伦比的信任。随着《蒹葭》歌声的响起,孩子们对中国传统古诗词也有了不一样的感触。爱玩儿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游戏中,我们与孩子一起互动,分享喜悦,在酷暑中感受内心的欢愉。记得上次一个孩子嘻滋滋的悄悄对我说:“老师,你知道我们为什么喜欢和你玩吗?”我:“啊?”他笑嘻嘻因为你和我们一样像个小孩子会和我们一起玩。没课的时候在寝室里休息,总是有孩子来不断的敲门,“老师你来陪我们一起玩啊”“老师,你怎么不在教室啊”日日夜夜被孩子们惦记,恍惚感觉自己喜当妈……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自己其实也是乐在其中,累并快乐着!有时候上课来不及准备教案,一边上着课一边发散思维,想法就来了,游戏灵感就来了,随口的段子就来了,这时候,就完全是在用心玩儿而不像是在上课了。
也许,我会是一个优秀的讲师?
哦不,应该是一个优秀的人生玩家。
有趣。

志愿者——姚鑫垚
支教三天以来,时间说长不长,不足以改变什么,说短不短,我们已经跟孩子们打成一片了。我们团队跟孩子们已经由开始的陌生转变到现在的融为一体的大家庭实为不易。调皮是孩子的天性,但我们用自己的耐心和真诚就这么一点点的走进了他们的内心,逐渐跟他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们的内心是无比的开心和骄傲的,感谢他们能喜欢我们辅导。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号早上,我们第一次见到孩子们的时候,一个小女孩早早地来到教室,我们开心地说到:"早上好啊!小朋友。"结果她扭头就走掉了,没有再看我们一眼。瞬间内心崩溃了,心里面想着"我们有这么差嘛?我们一定会让你们喜欢上我们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们耐心地讲解作业难题、开展各种活动培养起现在的团结和友爱的大家庭。
志愿者——李奥益
被孩子渴望的双眼点燃
和孩子们相处的日子,有一种回到童年的感觉。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可以教会孩子们很多知识,有时候,我甚至不觉得他们可以在我身上学到什么;相反地,我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爱与渴望。曾经有人对我说“支教最动人的是孩子们星星般的眼睛”,我想再加上一句话——支教过程中志愿者的双眼被孩子们点燃。我感谢时间让我遇见了这群孩子们,他们的天真与活泼让酷暑变得清凉。我在乎陪伴的日子,我觉得支教是一种有声掺杂着无声的陪伴行为,而这种陪伴是短暂而永恒的,我们在遇见之后告别,但告别不过是一个符号,告别之前的日子早已写下我与孩子们互相倾听、彼此信任的点滴之事。
志愿者——李丽霞
就着夜色,走在陌生的街头,我拎着一袋教学物资急匆匆往回赶。七月燥热的风,吹起的是烦躁和迷茫。“老师,老师”一个小女孩兴冲冲地跑到我面前,跟我打招呼。明亮的笑容宛如夜幕的星辰,我不禁莞尔一笑。是的,在支教的过程中,辛苦和温暖并存。从开始的担忧,在孩子们殷切又目光中,在那欢声笑语中,我不知何时深深喜欢上这群孩子,为其喜,为其忧。他们是一汪清泉,是这大千世界最神秘色彩,带来美好,欢乐和无穷的创造力。我用着微薄之力帮助他们,他们回报是更多美好的东西。山里山外,我们的心紧紧相连。
志愿者——潘芊
在这几天的实践活动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老师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因为低年级学生年纪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保持较短,容易分散,这就要求老师的课堂要充满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认真听课。同时,在上课过程中,课堂突发情况也比较多,这就要求老师需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另外,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奖励制度会有很好的效果。孩子们大都很聪明可爱,有时候一个萌萌的表情,会让你顷刻间忍住怒火,然后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讲解。还有位爷爷谈到自家孙子玩游戏的问题,并且说希望我们能说说孩子,事后我想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配合。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会继续努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志愿者——朱敏


小小的火苗也能燃起一整片森林,我们播种下希望,期待孩子们放飞梦想,我们在这陪着他们度过有意义的暑假,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之外的欢乐,我们也将充实自己,收获属于我们不一样的夏天——那个西瓜和冰棍儿、欢乐和笑脸充盈着的彩色的夏天。


图为志愿者们在希望家园门口的合影。中青网通讯员 郝惠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