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成都7月30日电(通讯员 宋嘉欣 徐睿)“四川辣酱”风靡美国后,其原材料“郫县豆瓣”多次登上热搜。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产业,它拥有强大的魅力与无穷的妙处。7月30日,四川农业大学“豆瓣年华”实践团队一行八人以探寻被誉为“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为目的,在成都市郫都区安德镇进行了参观走访活动。
讲解员为实践团队介绍豆瓣的起源及其发展史,包括豆瓣进入皇宫,成为贡品的传奇经历,慈禧太后对郫县豆瓣的厚爱。团队成员仔细记录,并且积极提问,了解了许多关于豆瓣的文化。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段松岐 摄
制作品质优良的豆瓣,在选材上自然是不可马虎。团队从讲解员处了解到四大原料的选取标准及方法,特别是辣椒的种植技巧和基地运作流程。正是他们的一丝不苟,上百年始终如一对原料严格把关,才造就了“郫县豆瓣”远飘海外的美名。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段松岐 摄
江南大学学者为研究豆瓣制作的条件,构架了郫县整体布局图,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了郫县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人文条件,使它成为生产豆瓣的不二之地。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段松岐 摄
在豆瓣相关制品的创新道路上不断努力,为增加豆瓣中氨基酸等含量,引进新型技术,开发新产品。展厅中的“小豆老师”也会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示豆瓣制作的全过程,融合了趣味性与专业性,使团队成员更直观地了解豆瓣工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段松岐 摄
映入眼帘的是王牌产品—罐装红油豆瓣,它的色泽深红,香气四溢,能够清楚地看到其中的辣椒籽。这就是被称作正宗回锅肉所不可缺少的最佳伴侣。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段松岐 摄
对于豆瓣生产的工艺而言,晾晒无疑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传统晒场仍沿用红缸盛装豆瓣,人工翻晒的工序,为保证豆瓣香味及色泽上的品质,坚持“朝晒夜露”的原则。团队成员虽未能亲身体验,但却可以想象出工人们顶着烈日,汗水浸透衣衫,不断用木棍翻晒的场景,感受那份匠人精神。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段松岐 摄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工艺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将豆瓣平铺在长条形晒槽中,减少了翻晒的难度,同时使接受阳光的面积增大,明显增加了产量。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段松岐 摄
团队采访研究所所长,向他请教豆瓣工艺的具体问题,以及对豆瓣产业发展前景的看法,豆瓣制作实现全自动的构想,收获良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段松岐 摄
在川菜博物馆进一步探寻川菜与郫县豆瓣间的关系。川菜的名气带动了郫县豆瓣的销量,同时郫县豆瓣为川菜色香味的提升做了巨大的贡献,无愧于“川菜之魂”的美誉。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段松岐 摄
校团委老师访问实践团队,与团队成员交流,为实践提出宝贵可行的建议,丰富活动过程,与实践团队合影留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于秋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