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桂林8月12日电(通讯员 覃蓝天 黄华)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实地了解广西桂北革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村民使用推广普通话情况,南宁理工学院“文理知行”社会实践团于7月13日至16日,深入调研兴安县粉洞村,五甲村,五架车村,了解乡村振兴以来的新面貌、新成就,普通话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新三同”政策助力粉洞乡村振兴
2021年是粉洞村开展“新三同”活动的第五年。步行一个小时,“文理知行”社会实践团抵达了,兴安镇粉洞村开展实践调研,2021年新“三同”活动,与群众一同植树绿化、春修水利,共建美丽家园;与党员群众拉家常,听取民意,与村干部、村民代表共商乡村振兴;与党员、群众谈粉洞村的变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实际行动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座谈时,粉洞村候秋生书记告诉实践团成员,粉洞村整合多方力量,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书记、驻村工作队、镇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党员力量,发挥整体效应,强化“四支队伍”管理,协调驻村工作队力量、县级以上帮扶单位,发挥后盾单位作用,确保扶贫政策落地,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群众持续发展致富的能力,实现持续长效脱贫。
脱贫致富到乡村振兴离不开国家政策的保障,更离不开自身的奋斗努力。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队员走访了老房子村小组仅余一户的贫困户,户主候大叔表示“家庭特别困难,孩子和老婆都行动不方便,一个人靠种植庄稼养活一家人,对生活已经没有太大的期盼了,直到国家的扶贫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日子终于有了盼头,我这辈子最感谢的就是国家,真的太感谢了!”并且候大叔告诉组员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学习先进文化,要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几十年来有很多如候大叔一样的粉洞村人,不断学习努力奋斗,一步步地从深山走向未来,通过辛勤的努力让粉洞村从脱贫摘帽,并将在乡村振兴中走出一条具有粉洞特色的道路。
图为社会实践团前往粉洞村委与村支部书记开展乡村振兴座谈会,双方探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华 摄
“错峰”葡萄助力五甲乡村振兴
兴安县五甲村位于兴安县溶江镇西南部,全村有1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共614户2167人。2016年之前,五甲村是溶江镇的一个深度贫困村,在五甲村村委书记张雪峰的带领下,社会实践团成员来到了“错峰”葡萄种植基地。张书记一手打造了“错峰”葡萄这一品牌。张书记就任五甲村村委书记后,凭借精湛的葡萄种植技术,带领村民种植葡萄脱贫致富。
通过实践团队实地调研了解,目前“错峰”葡萄种植已打造了多条成熟的销售渠道,葡萄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推动了五甲村乡村振兴。张书记为了带动村里的贫困户一起致富,实施“合作社+农户+扶贫”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保底+分红”增加农户收入,扶持农户发展高效葡萄产业,提高葡萄附加值,五甲村村民通过发展葡萄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张书记告诉实践队成员:“他土生土长的兴安人,和村里大多数农民孩子一样不读书了就种地,只有高中文化的他1996年在家种葡萄,大约有10年的时间,种葡萄的效益一直保持着仅够糊口的水平”。 如今的五甲村,人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乡村振兴,五甲村一直在努力,乡村振兴不是某一个人的事,只有全民族都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当中,才能脚踏实地走好我们“新时代”的长征之路。
图为张雪峰书记向实践团成员介绍“错峰”葡萄助力五甲村乡村振兴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覃蓝天 摄
三清三拆’工作助力五架车乡村振兴
五架车村隶属兴安县溶江镇一甲村委,全村185户,680人,现有楼房175座、瓦房10座,是“两高两道”中泉南高速及其溶江匝道旁的村子。2021年初溶江镇把该村列为高速公路旁重点改造的8个精品村之一,为此,村里成立了理事会,积极配合镇派乡村振兴工作队、设计人员及专业施工队的工作,“三清三拆”、墙面改造、修路等各项工作。
在与村民们交谈中,村民廖阿姨说:“住村干部是实实在在为我们解决困难而来的”。“房子漂亮、环境优美、道路宽敞只是美丽乡村的一部分,今天县农业局又来帮我们村建40亩大棚,发展优质水果种植,以后一年四季都有水果上市,这样有产业带动,五架车村会更加美好!”五架车村老党员阳含树信心满满地说。 如今,村民们都盼望着干部下村来,称党员干部是县城里的“贴心亲戚”。
溶江镇廖书记向实践团成员介绍到,在溶江镇一甲村委五架车村,住村干部跟乡村风貌提升工作队多次召开座谈会,引导全村乡贤捐款12万元。活动有力推动了兴安县乡村风貌提升(村屯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春修水利和村屯绿化、乡风文明建设整体发展。
图为社会实践团成员采访五甲车村廖阿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覃蓝天 摄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相信在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政策支持,在乡村振兴驻村干部的帮助,桂林兴安县定能发展最耀眼、最动人的色彩,制度这个最大的优势,已经为乡民们的明天勾画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一审编辑林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