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坚持不懈,烈日下的收获

2019-08-28第七座

湛蓝的清江上荡漾着碧波,炎炎烈日下,青山蓝天碧水宛若一幅画卷铺展在大地。站在炙烤的大地上,心里却渐渐平静。此时江面上从远处漂来一搜小渔船,颇有那么些“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清江’天际流。”的感觉。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三下乡”实践队在都镇湾镇林业站汪站长的带领下从码头乘渡江的小船上岛,去调研武落钟离山松材线虫的防治。船一发动,江上凉爽的清风拂面而来,吹着江风,神清气爽,谁也想像不到此时的凉爽将与下午形成多强烈的对比。

不一会儿,就登岛了。沿途汪站长告诉我们林区松材线虫疫情严重,肉眼不可见的线虫破坏力极强,百年的松树都不得不将其砍伐。大量松树病情严重只能砍伐焚烧,透过一个个砍后留下的树墩我仿佛感受到了松树的痛苦。其余感病稍轻的松树枝干上插满了针,就像ICU里的重症病人一般。在汪站长的介绍中我发现汪站长对植物的了解非常专业,令我惊讶的是在后面的交流中发现植物方面的专业知识都是站长自己孜孜不倦自学而来。汪站长50多岁了仍在学习,他的经历令我敬佩和触动不已,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我做到了百分之几呢?毛主席把我们当代青年比作八九点的太阳,我们是不是更该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呢?老骥伏枥尚志在千里,初生牛犊又何惧老虎?

受松材线虫病影响,正在接受治疗的马尾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易雨薇摄

正午时分,我们结束了对武落钟离山松材线虫的调研。当张老师提出走回镇上的时候,大家没有一丝犹豫,放弃了乘车回去的机会,顶着烈日徒步回镇,继续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调研当地乡土植物。烈日炎炎似火烧,园林学子踏上了回镇路。正午的太阳毒辣的炙烤着大地,水泥路面上层层热浪席卷而来,仿佛鸡蛋摊路上都能成荷包蛋了。渐渐的大家都开始疲惫不堪了,像晒蔫儿了的小白菜。每走一步都是靠意志力支撑着。汗如雨下这个词形容我们一点也不夸张,身上带的饮用水也所剩无几,生理和心理都受到了极大的考验。仅剩的最后一口水,无论多渴大家都没喝,留给自己一份走下去的希望。于是乎被称为“希望之水”。

张老师为了让我们打起精神来,稍稍调整调研方向,改为调查乡土野果资源,同时也能吃果解渴。张老师的话起到了望梅止渴的作用,听到野果大家眼里重新焕发了生气。果然上天还是眷顾我们的,没走多久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果然发现了蓬蘽。蓬蘽是蔷薇科植物,有刺,果实近似于刺莓,香甜可口。看到蓬蘽大家都兴奋了,撒丫子都跑到了蓬蘽下。蓬蘽长在全是碎石的陡峭土坡上,爬上去很是费劲。在极度缺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困境下,人的潜力是无限的。队员们齐心协力相互合作,一个人爬上去一个人在底下托着勉强站稳不往下滑。也不顾枝上的刺,不论大小不放过任何一颗果实,一把抓过摘下往下递。蓬蘽摘下后大家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把果子塞入嘴里。当然大家在吃之余还是对蓬蘽有认真观察,做好笔记。蓬蘽放进嘴里的那一刻,感觉获得了新生。干不干净不在考虑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蓬蘽的美味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吃过了蓬蘽,大家有了盼头,有走下去的动力,我们当中一位女生开始被晒得走路都摇摇晃晃,下一秒就会晕倒的感觉。。而吃完蓬蘽后,之前一直落在队伍最后边的她冲到了前面向道路两旁搜寻着蓬蘽的踪迹。

两位队员合力采摘蓬蘽,解决队员们的燃眉之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易雨薇 摄

边找边走,四五个小时后,我们终于走回镇上了。豆大的汗珠浸湿了笔记本,烈日刺痛了眼睛,有无数次我都觉得自己坚持不住了。而当看到大家都在咬牙坚持,我又有什么理由不继续走下去呢?休整过后,大家惊讶地发现张老师的衣服上挂着一层盐渍。

走过艰辛之后,回过头再看自己走过的路,会发现当时的艰难什么都不算。一切都贵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在野外没有张老师,我们连哪有野果,野果能不能吃都不知道,专业知识的储备几乎为零,我身为园林学子惭愧不已。我们还需要向汪站长学习,多领域涉猎,学无止境,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通讯员 易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