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清秀碧玲珑,振兴乡村再长征

2021-08-05逢忧。

中国青年网十堰8月5日电(通讯员 包涵 丁浩)为了进一步弘扬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精神,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传递社会温情。7月19日,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小白杨”实践团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浪河镇白杨坪学校出发,前往珍珠岩村开展慰问村民的活动。

明确思路举措,巩固扩大“战果”

实践团成员以问答与走访的形式,对部分老人与村干部进行了慰问。当地老人与调研队员交谈,谈论近年来生活的变化与他们的家庭基本情况。实践团的问题主要围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规划展开。或许语言有所不通,但这丝毫不影响成员们的热情。据张桂益干部介绍,近年来,珍珠岩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定位关注民生,不断深入服务群众。近年来,在驻点单位市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珍珠岩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人居环境日渐改善,村民生活水平日益调高。

乡愁释策符民意,美丽乡村可振兴

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实践团成员通过走访得知,人民的医疗水平也得以提升,不断提升基层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和农村群众健康水平。珍珠岩村村民说:“珍珠岩村的卫生院这几年变化很大,医疗设施逐渐得以完善,我们来这里看病很方便,也很放心。”珍珠岩村卫生院自前几年推进达标建设以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持续完善硬件设施建设,使得当地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的医疗、教育、健康、信息等基础设施体系对人才的吸引有重大影响。应当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提供重要保障。

图为实践团成员给老人送去物资。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柳智慧 供图

乡村振兴,要让村民活出精气神儿。张桂益干部表示,石碑垭的留守老人年龄普遍分布在60岁到80岁,得益于习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政策,生活困难的村户按等级每年可以获得1700元至2000元的补贴,且年龄越大补贴越高。对于民宿方面的改造也是一次思想转变的过程,村民告诉实践团成员,当前生活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变。在当地政策的支持下,迁户和高龄段留守老人的生活环境已经焕然一新,原本居住在高山山腰的所有土房老人已经移居到新的安置点,曾经层层级级的泥水路、简陋乱搭乱建的土泥房变成了如今带着百姓奔小康的水泥路和白墙红瓦的砖混结构水泥房。张干部由此对乡村发展振兴也有了新的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就是要守住绿水青山。”在张干部看来,乡村振兴要“补短板”,先有产业发展、还要保证生态宜居、加强乡村治理,“但归根结底老百姓要有幸福感”。珍珠岩村干部普遍认为,真正的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发展,还要让老百姓活出个精气神儿,有新面貌。

图为实践团与村民和村干部进行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丁浩 供图

青山一道同风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有些许焦虑,又满是期待” 。理想高于天,但实现理想还是要脚踏实地。这些年轻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村民脱贫,迈向幸福生活。随着政策落实和帮扶措施实施,珍珠岩村村委书记和其他同事也开始忙碌起来,原本破旧的村庄开始热闹起来。“路面全部硬化,通到每一户,路旁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书记如数家珍般说起这些年的变化。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村民的田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柳智慧 供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明确思路、努力进取。高效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图为实践团成员给张奶奶收豆角。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丁浩 供图

实施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呼唤,是发展的必然,人民的期盼。这一笔笔资金、一个个行动、一颗颗爱心,犹如和风细雨滋润着珍珠岩村的各个角落,增加受益群众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脱贫攻坚顺利收官,但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乡村振兴大幕拉开。这是青年们施展抱负、为民服务的又一个广大舞台,青年们可以再一次唱响乡村振兴的田园牧歌、青春之歌。

一审编辑:王晓彤 周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