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阳光,如同金色的绸缎,轻轻铺展在大地上,带着炽热与希望。大庆师范学院的一群青年学子,怀揣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憧憬,踏上了前往林甸县林甸镇的旅程,开启了一场名为“青春筑梦,共赴乡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
7月12日,天边初露曙光,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似乎被即将启程的兴奋所感染。实践队员们身着统一的服装,带着沉甸甸的行囊和满腔的热情,踏上了前往林甸县的路途。车窗外,风景如电影画面般一幕幕掠过,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知挑战的期待。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开展基层理论宣讲。吴昕亭 供图
抵达林甸镇后,实践团成员们迅速融入这片土地。在工农村、实验村、东南社区、西北社区及天星广场,团队成员们分组行动,化身为理论的传播者。村民们或坐或立,偶尔的点头与微笑,是对学生们最真挚的回应。不少村民表示,享受着乡村振兴带来的福音,但因为没有太多的知识,很难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非常感谢此次宣讲为他们带来这样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实践团成员们踏上了实地走访的征程。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林甸县支行),他们参观了现代化的办公设施,与银行工作人员的交流中,了解到林甸县支行累计投放贷款5.06亿元,支持企业流转土地15.33万亩,促进土地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提升存量农地利用效率,实践队员们进一步感受到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力量。
在黑龙江林甸牧原农牧有限公司,他们亲眼见证了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壮观景象,与企业员工深入交流,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和未来规划。在实验村的小龙虾养殖基地,村干部李书记带着他们与农民并肩而立,在泥泞的田埂上学习养殖技术,倾听他们的心声与期望。
团队成员们围在村干部李书记的周围,“李书记,您能谈谈近年来咱们村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吗?”一名学生率先提问。
李书记表示工农村在乡村振兴的政策下,发展了特色农业,修缮了公路,进一步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了小龙虾养殖基地,第一批2万尾小龙虾将于5月底正式入水养殖,预期可产生6万元的毛收益,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小龙虾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村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提升。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开展“非遗润民心”文化汇演活动。吴昕亭 供图
夜幕降临,林甸镇天星广场灯火通明。实践团成员们在这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汇演。舞台上,舞蹈串烧的激情四溢,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朗诵节目深情款款,让人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太极表演刚柔并济,强身健体的同时展现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们还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左权小花戏带到了基层。在悠扬的乐声中,团队成员们身着彩衣,手持花扇,翩翩起舞。观众们被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深深吸引,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
在林甸县第一小学的教室里,实践团成员们化身为知识的传播者。他们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知识点,用生动的案例和亲切的话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小杜是其中的一名成员,他负责教授心理健康课程。在课堂上,他通过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自己、管理情绪。他还特别关注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心理支持。
随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束,实践团成员们表示这段旅程虽然短暂却意义非凡。他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乡村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需求与期望,更在实践中锤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通讯员 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