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学子三下乡:化“乡愁”为动力,以“乡建乡创”助力乡村振兴

2023-08-15GaTe

中国青年网恩施8月15日电(通讯员 张家乐)“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思想的真理”为帮助学生们深入认识、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体现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培养当代青年学子责任感与投身社会建设的热情,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乡村振兴走基层 教育助力正当时”实践队于7月17日赴湖北省恩施市宣恩县五个下属乡镇开始为期12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旁听村两委会议,调研农村党建情况;参观乡村新企业,了解乡村经济发展现状;参加技术知识培训会,助力乡村经济普查工作;电联外出务工人员,感受乡村居民生活难处;走访中小校园,探访乡村教育发展现状....短短12天的社会实践,让实践队成员们感受到了乡村振兴为乡村发展带来的蓬勃活力,也让实践队成员们看到了乡村建设正面临的艰难险阻。
高新科技 知识助力 乡村发展“新天地”
“建设‘数字乡村’,不仅仅只是大政策的导向,对百姓民生、基层治理、产业发展都带来了切实的便利。”椒园镇大数据中心的吴姐向实践队成员说道。一个平台,六大版块,涵盖了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查询补贴,以往需要一整个上午的时间去到乡政府实地查询,现在上系统只需几分钟便可以得到答案;出售闲置,以往需要去集市摆摊,花费很多时间也不一定能遇到合适的买家,现在上村里的交易平台,一笔生意很快做成。
不只椒园镇,在晓关乡野椒园风景区的建设现场,实践队成员们看到了科技助力乡村发展的另一种形式。“我们亲自体验了操作无人机记录建设工地的全过程,”实践队成员王婧一回忆到,“很高科技,我印象里的乡村还停留在脱贫攻坚之前的样子。”
在“数字乡村”小型介绍会上,负责开发椒园镇数字平台的技术人员为我们讲述了推广“数字乡村”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要村民接受一个新东西是难事,”技术人员笑着对我们讲,“但大家都是实用主义者,这东西好用,用得多了,自然就接受了。”
在高效的数字平台帮助下,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的工作也顺利进行着。实践队的成员们用自己所学的统计学知识,配合专用的科技平台,帮助各乡镇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五经普”的排查工作。图为实践队旁听长潭河乡第五次经济普查培训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家乐 供图
“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助力,科技发展要求我们青年人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保持持久的热忱,争取为祖国,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实践队成员,来自统计学专业的朱鑫宇说。
教育赋能 探索未来 乡村发展“硬地基”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实践队成员们做足了前期的准备,结合乡村教育发展现状制作了调研问卷,在各个乡政府与村民群众的支持下顺利开展了问卷调研的工作。
实践队成员在高罗镇、椒园镇等五个乡镇实地走访当地小学,采访留校值班老师。其中,椒园镇的两位成员邀请到了宣恩县博雅实验学校的余校长与孙校长。在询问孙校长是否对问题有所补充时,他说:“每次看到大学生来学校实践,我都想把优秀的人才留下来。”孙校长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信心让实践队员们看到了乡村教育发展的无限可能。
在长潭河乡,实践队成员们联合“蒲公英”计划支教团,在乡文艺所开展了以“我心目中的学校”为主题的绘画课程。小朋友们脑洞大开:有人画出高科技,月球“宿舍”、火箭教室、高科技博物馆;有人画出心所向,植物教室、电竞课堂、萨玛新学堂(萨玛在侗族语中指神明)。“在采访萨玛学堂的薛老师时,他对这堂课作出了深刻评价:“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我们小学平时也开设音乐、绘画等艺术课程,尊重孩子们的爱好,才能让孩子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图为实践队开展绘画课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家乐 供图
乡村教育的发展在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可见一斑。虽然是乡里的小学,却配备了多媒体,教室窗明几净,操场是标准的塑胶跑道,配备两个篮球场和一个小型足球场。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让乡村孩子“上好学,有盼头”,才能让乡村更好的发展,宣恩县的几个乡村,在乡村教育的问卷上,已经填下了一份优秀的答案。
乡愁何处 乡筹此处 乡村发展“心牵挂”
电话拿起又放下,办公室中,实践队成员张家乐致电乡村外出务工人员,了解他们的近况。外出务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背井离乡,无依无靠。在长潭河乡,村民们外出务工往往两两结伴,互相照应。但在电联过程中,仍然有许多乡亲的遭遇让张家乐一阵揪心:外出到浙江省的张先生因为经济下行的压力已经待业半年;同样外出浙江省的李女士出了车祸,“我出了车祸,手里没有钱,只能回来了。我不能下床,收点苹果过日子。”
实践队的成员们看到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教育发展之间的有机联系。“只有乡村的经济得到了充实的发展,乡村的其他基础建设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实践队成员王俐颖表示,“乡村经济得到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才能留住更多的青壮年,孩子们才能在父母的陪伴下茁壮成长。”在某短视频平台,一位长谭河乡的独自带女儿生活的单亲爸爸发出这样的感慨:“还是老家好”。
走出校门,走进基层,用脚步丈量大地。广袤的乡村正是青年学子们感受中国精神,感应时代脉搏的沃土。乡村振兴有提纲挈领的顶层设计和宏伟蓝图,也需要走到基层去,深入民众,听民声、查民意、知民心。青年学子应将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感情贯穿于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图为实践队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家乐 供图

实习生:黄芮博 任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