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吾东疆,启明星闪耀的地方

2021-08-03M.J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启明星”实践团于7月10日来到被誉为“江苏第一缕曙光”的启东市东海镇开展为期半月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抱着“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对东海镇进行实地调研。以参观镇史馆、采访老兵、墙绘设计工作等方式了解东海,考察东海,融入东海。倏忽之间,实践也快结束了,望着眼前镇政府的大门我陷入了回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参观东海镇史馆。镇史馆是村民看得见的精神家园、记得住的乡愁载体这里记录了东海镇近百年的历史变迁,有百余名村民无偿捐赠的老物件,有当地的革命先烈和楷模人物的详细简介。虽然很多都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古朴的物件保留着年代的印记流露出当地劳动人民坚毅的品质。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枚“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70周年”的纪念章。

图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震宇 供图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叫做陈雪章的老兵,他在上世纪50年代参加了抗美援朝。他作为一名坦克医师,开着坦克前往前线救治士兵。据他回忆:当时被200公斤的炮弹震昏了过去,所幸当时并没有爆炸,不然可能灰都不剩。听着老人的叙述,我仿佛身临其境,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战火是一个民族最深沉的伤痛,但当国土被侵犯时,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战士站了出来,冲在最前线守护边疆,守护领土,我们才得以享受安稳的幸福生活。这不禁让我想起疫情当前,医护人员冲锋一线给出的铿锵誓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是啊!尸横遍野的战场,他们无惧;硝烟四起的炮火,他们无畏;艰苦卓绝的环境,他们无悔。这无私奉献的品质让我油然而生一股敬佩之意。作为一名大学生,可能我并不需要在战争的前线,顶着枪林弹雨冒死前进,但是,理想信念的光芒时刻闪耀在我心中。我想,正是因为每一个人平凡的人,履行一份的职责,牢记一份的使命,坚定一个的梦想,才让这个国家变得不平凡。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老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震宇 供图

同时,我们来到东海镇德字村“夕阳红工作室”助力当地乡村文化振兴。“夕阳红工作室”是由一群老党员、老教师等退休人员组建的工作室。虽然他们很多人已年过半百,但仍想为东海镇的建设发挥余热,为人民服务。我们也自发的帮助他们绘制墙画,将乡风民俗等元素融入到乡村文化,用手中的笔刷为德字村绘出一幅生命之树。以红色为底,夕阳西下,一棵茂密的大树下站着相互搀扶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树上是孩童放的风筝,取名为“夕阳红”。七月的东海镇暑气蒸腾,空气中都夹杂着热气。工作了才不到半个小时,衣襟已经被汗淋湿了,我们在德字村绘制墙画的画面也俨然成为了一幅“画”,为东海镇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一股青春力量。记得刚来到东海镇的时候,这里的书记和我们说:“希望你们在走之前也能留下一些自己的东西。”可能这就是我们为当地乡村文化振兴留下的印记吧。这次经历让我体会到了基层乡镇工作人员的工作的不易,我们站在乡镇的一隅便已经酷热难耐,他们平时需要挨家挨户的上门走访,不论春夏秋冬,亦或雨雪雷电。在东海镇的这一群吃苦耐劳热爱群众的乡镇工作人员带头下,相信一定能取得优异的乡村振兴成果。

图为实践团成员绘制墙画现场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震宇 供图

今年适逢第一个“百年计划”完成之际,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的开启。作为当代大学生在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与竞争并存,希望与困惑交织的时代,如何实现自我价值,践行自己的青春使命,是一道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课题。

这次来到启东市东海镇的实地调研是最好的答案。不仅让我感悟到当地的民风淳朴,更让我投身基层目睹了当地乡村振兴的显著成效。是进入村庄后,映入眼帘的柏油马路与二层楼房;是聊起乡村建设时,老奶奶指着一亩亩苍翠欲滴的高标田脸上洋溢的笑容;是点亮每一个在深夜为了乡镇工作,伏案写作的工作人员的那盏灯。那点点的灯光,正如同一颗颗启明星,是迷茫中的希望,引领方向的标志。我相信拥有梦想的我们经得起平淡的流年,挑的起时代的大梁,能够照亮整个天际。

启明星不仅会照耀一整个夏天,也会在未来指引我们的脚步。(通讯员 胡震宇)

一审编辑董江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