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桂林7月5日电(通讯员 覃蓝天 骆梦霞)近日,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红色DNA”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访兴安县五甲村,实地调研五甲村大胆谋发展,“错峰”葡萄促脱贫。
兴安县五甲村位于兴安县溶江镇西南部,全村有1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共614户2167人。2016年之前,五甲村是溶江镇的一个深度贫困村,在五甲村村委书记张雪峰的带领下,社会实践团成员来到了“错峰”葡萄种植基地。张书记一手打造了“错峰”葡萄这一品牌。张书记就任五甲村村委书记后,凭借精湛的葡萄种植技术,带领村民种植葡萄脱贫致富。
张书记告诉我们:“他土生土长的兴安人,和村里大多数农民孩子一样不读书了就种地,只有高中文化的他1996年在家种葡萄,大约有10年的时间,种葡萄的效益一直保持着仅够糊口的水平”。
2014年张雪峰创建了“兴安县错峰葡萄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五甲村委群众种植延期栽培葡萄1000多亩、带动五甲村周边群众种植延期栽培葡萄2000多亩;五甲村有12户贫困户通过种植错峰葡萄每亩增收2000~3000元;五甲村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每亩增收500元;合作社为本村贫困户创造务工岗位12个,每人每年务工收入达2万元以上。2016年,五甲村有16户贫困户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顺利脱贫,五甲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目前“错峰”葡萄种植已打造了多条成熟的销售渠道,葡萄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推动了五甲村脱贫致富。张书记为了带动村里的贫困户一起致富,实施“合作社+农户+扶贫”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保底+分红”增加农户收入,扶持农户发展高效葡萄产业,提高葡萄附加值,五甲村村民通过发展葡萄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如今的五甲村,人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精准扶贫,五甲村一直在努力。扶不是某一个人的事,只有全民族都积极投身于全年建成小康社会当中,才能脚踏实地走好我们“新时代”的长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