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大学子三下乡:寻振兴之迹,育杞梓之才

2023-08-16五行不缺糖

中国青年网宁波8月16日电(通讯员 胡茂 魏玉珊)群山挡不住梦想与希望,更挡不住前进的脚步。7月4日,为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梓行筑梦”支教团队前往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梓门桥镇育才学校,开展了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不仅为当地的教育发展事业贡献青春力量,也深入探索了当地的振兴发展道路。

多种特色课程,助力七彩假期

在出发娄底前,如何为孩子们带去别开生面的课堂或是传统课堂之外的知识就成为了团队讨论的重点。经过前期备课、课堂实践、家访谈话等,团队成员不断增删、改进课程,最终共计开设十类课程。

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队员们寓教于乐,再结合动手实践,使得数学课、英语课、语文课、地理课以及科学课,都变得妙趣横生,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使得他们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到更多知识,获得更开阔的视野。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蓝图上,乡村美育对提升山村儿童认知、丰富其情感思想、拓展其精神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团队也秉承着“向美而行,以美育人”的理念开展了美术类、手工类等一系列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

同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团队专门设置了心理课和生理课。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快速发育,心理也开始发生变化,团队成员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相关知识,也在课后积极与孩子们沟通,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图为孩子们在展示扎染课成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吕梦欣 摄。

丰富课外活动,挖掘兴趣爱好

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团队在多样特色课程之外精心设置了多类课外活动,例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团队希望通过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挖掘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培养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在支教的第七天,团队为孩子们举办了运动会,共进行了11项体育项目的比拼。在运动会中,孩子们奋力奔跑,相互合作,在运动中学会了拼搏,在协作中感受团队的魅力。新时代学生“文明精神,野蛮体魄”的要求也在育才学校的土地上贯彻落实。

此外,团队还于7月18日举办了文艺汇演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涵盖歌曲表演、舞蹈表演、英语配音等类别。精彩纷呈的节目,不仅展示了孩子们丰富的才艺,也在欢声笑语中为支教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图为孩子们在参加运动会拔河。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魏紫颜 摄。

普及普通话,关注语言规范

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团队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支教中为孩子们开设了普通话课程。团队成员首先以普通话绕口令为开篇,邀请孩子们进行朗读和点评,现场纠正孩子们的错误发音和用法。同时通过介绍普通话以及日常语言规范,引导孩子们正确使用普通话。

娄底方言属于湘方言中的老湘语—娄邵片,而梓门桥镇所属的双峰县为娄邵片第一区。该地区方言与现代普通话差异较大,难以与新湘语、官话或是其他方言沟通。团队成员因地施教,结合当地方言,比较语言之间的异同,使得普通话更为孩子们所接受。不少孩子在课后表示,回家之后要教会爷爷奶奶普通话。

图为支教队员在上普通话课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洋洋 摄。

聆听多样民声,助力乡村振兴

团队通过走访梓门桥镇青石村、株模村、大冲村、邓家塘村等,对梓门桥镇的脱贫振兴道路进行了调研。梓门桥镇以320国道为主线,村落分散,集体发展较为困难,但是近年来通过发展特色果农业—脐橙,以产业发展托起乡村振兴梦。在走访调查中,队员们着重于和村民的交流,并从村民的反馈之中感受到了乡村振兴为村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梓门桥镇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村民们表示对现有变化很欣慰,并对梓门桥镇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通过镇委村委的帮助,团队还形成了有关特色果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交通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走访调查报告。团队成员也依据不同的专业知识,为梓门桥镇的振兴发展建言献策,进一步巩固乡村振兴成果,拓宽振兴道路。

图为支教队员前往村民家中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夏逸楠 摄。

通过长达15天的支教调研,梓行筑梦团队共为78名学生上了92节课,走访了青石村、大冲村等8个村,走访村民60余户,不仅为当地孩子带去了别样的假期体验,更深入了解了当地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莫言山童无前途,呕心沥血求学路。”团队名字“梓行筑梦”,就是“此行筑造每一个孩子的梦想”。队员们希望这15天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未来,为梦想而努力奋斗。梓行筑梦支教队也会秉持初心,不断将希望的种子吹向远方。

实习生 许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