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校学子三下乡:访范公古祠,探文化传承

2020-08-24S

为研究文化扶贫在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上的结果以及思想上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的重要作用,推进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改善因不重视导致的传统文化日渐衰落现象,8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拾文化之旅,助扶贫之行”文化扶贫调研团队员来到了位于滨州邹平长山镇的范公祠进行参观调研。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范公祠的外围景象。 中青网通讯员 宋红龄 供图

传统文化究竟该被怎样对待,是以保护为目的而“束之高阁”还是以传播为目标而“深入民众”这是社会实践成员最想了解的一个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参与了在范公祠举办的长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非遗大课堂第二课《范仲淹历史故事与传说》讲堂。 范公祠堂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享堂,已有近1000年的历史,该祠堂的存在意义不只是范仲淹生活遗址这个名头,更重要的是其中存在的壁画故事等,是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具体体现。这次非遗大课堂的受众主要是小学生,这次开展也是以在学生心中种下文化的种子为目的而展开的。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朱振波老师在为孩子们进行讲解。中青网通讯员 宋红龄 供图

讲堂是以朱老师的讲解伴随游览过程展开的,在进入范公祠走过斑驳的香炉的时候,讲解就开始了。孩子们一边观看范公作品的复印本,一边听着朱老师讲解长山的发展历史。说句实话,关于这些历史,实践成员也并不清楚,仅有的几点关于范仲淹的故事也是记得零零碎碎。朱老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解范仲淹的诗词,孩子们边走边看边学习,非常直观地了解了范仲淹的故事,对范仲淹崇敬有加,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一定要学习他的苦读精神,好好学习,为社会做贡献。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孩子们在聆听范仲淹的故事与历史传说。中青网通讯员 宋红龄 供图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对参加的几个小朋友做了采访,据学生们所说,如果不是这次讲堂,他们对范仲淹的了解还仅停留在《岳阳楼记》,甚至他们还会固执的认为范仲淹祖籍就在长山还能以范公祠作为理由与别人争论起来。小朋友们看似有理有据的话语让实践队员发笑的同时又不禁产生了思考,别说小朋友这样认为,事实上,通过与当地人的谈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就连很多成年人也都是这样认为的,哪怕范公祠就在那里一动不动,很多当地人也是没有进去看过或者说只知道里面有些壁画书卷,真正对范仲淹对范公祠的了解却屈指可数。因为这些,当地有些辅导机构会将每学期的社会实践地点定于范公祠,正式因为考虑到孩子们在传统文化认知方面的缺失。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参与讲堂的学生合照。中青网通讯员 宋红龄 供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文化脱贫不止是保护遗址进行传承这么简单,重要的还是要深入到民众当中,如果这些内容不被民众熟知,又怎样进行代际传承呢没有怎样将这些保留下来呢,如果没有保留下来岂不还是文化贫瘠?所以,实践队员感悟到将文化传播到民众心中,让孩子们让成年人都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感受传承的力量,才是真正有效的文化扶贫方式。(通讯员 宋红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