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特色鲜明,石大学子探寻朱家林振兴“法宝”

2018-08-11盘铭

中国青年网临沂8月11日电(通讯员 潘奕铭)2017年,中央一号文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概念,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位于沂南县的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正是按照这种概念建立起来的示范点,它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乡村开发中把村民“搬出去”的模式,赋予了村民、村庄自身“造血”的能力和发展机遇。7月12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锄禾实践队走进朱家林,探寻朱家林的振兴“法宝”。

从“空心村”到“综合体”

实践队了解到,规划中的朱家林项目是这样描述的:以本地特色农业为基础、以创新创意为核心、以为农富农为根本,坚持“为农、融合、生态、创新、持续”五大理念,全面打造青年返乡创业基地、休闲旅游目的地、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建成“村美、业兴、民富、景靓”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沂南县的高层领导,县委书记姜宁说:“田园综合体的核心是提供一个机制创新和融合发展的新平台、新载体和新模式。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建一个新的平台;为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联动发展提供一个新支点;为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统筹推进构建一个新模式;为传承农村文明、实现农村的历史性转变提供新动力,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一年过去了,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首期项目核心区及部分二期建设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原来废弃的房屋经过艺术性改造,变成了极具乡村特色的民宿,核心区由海绵街道与乡村生活美学馆、原筑创意工作室、美术馆、餐厅、咖啡厅、再生之塔以及民宿区构成。目前,这里已经有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山东田间地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天河中草药养生园、89木作、泥喃陶艺等创客群体入驻。原来几近荒芜的小山村有了活力,整个项目的面积也由原来的一个村落扩展到周围十几个自然村,占地面积28.7平方公里。

朱家林风貌。中青网通讯员 李长坤 提供


以村民为主角,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相结合

作为田园综合体的核心,村民既是田园综合体的参与者,也是主要受益者。“朱家林的老百姓要么参与到园区的建设中,实现就地就业,要么在自家宅基地上参与创业,比如经营农家乐、土特产等,通过这些方式实现增收。”沂南县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任立军说。

“村民是主角,只有村民才是村子的灵魂”,这是朱家林生态艺术社区建设团队所保持的信条。朱家林的村民,勤劳朴实,保持着沂蒙山老区人民特有的善良与淳朴,随着建设的深入,这个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我们希望这里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地方,所以我们做一种新的乡村旅游的形态,用我们的生活方式来打动游客,让他们来看到的是一种健康的绿色的生活模式。”朱家林生态艺术社区工作人员田慧琳这样跟实践队解释团队的发展理念。

在村子的开发过程中,团队从村里招募了一些老石匠老木匠,用老手艺、新创意的结合来建设。村里老房子的建筑,采用当代乡村的建筑理念,整个的空间设计和建筑形式是根据当代人的审美来出发的,但是工艺全部用村里的老工匠,比如村里常见的干碴墙,这是沂蒙山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人和自然相处过程中的一个智慧的痕迹。

村里开发的民宿,也离不开村民。在朱家林,宋娜和团队把村民就变成了民宿的管家。团队找了村里的一些老人,来负责民宿的管理服务工作。“每个村民都有事情做,渐渐的村子就有了生气。”在一间民宿中,村民刘萍每天在这里为客人做早饭和收拾房间。“现每天看着各地来的客人,村子里也热闹起来,我们也跟着高兴。”刘萍说,她都在村里打工,比干农活轻松多了,每月也有可观的收入。

据实践队了解,目前朱家林村民的收益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村民每年每亩地可获得800——1000元的租金;二是股金,农民把土地或者房屋入股到合作社,经合作社与企业对房屋或土地进行改造运营后,获得分红;三是薪金,田园综合体在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项目旅游服务、餐饮服务等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朱家林预计每年可提供3000-5000个就业岗位,每人每年增收20000元;四是现金,农民在田园综合体内经营农家乐,出售土特产、手工制品等,每户平均增收20000元以上。

实践队走访朱家林村民刘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祥 摄


90后学子访“90后”老兵,红色文化代代相承

地处沂蒙山区,红色文化也是朱家林一个重要的基因。实践队通过走访村里的老人了解到,当年共产党开辟沂蒙山根据地的时候,派兵到山东的第一站就是沂南,成立了边区省委长期入驻,到1938年的12月8号改称为中共山东分局,同时建立了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培养了5批干部,奔赴全国的抗日前线,现在有很多老兵还健在。

“这个村当时也是共产党的一个兵站,征兵之后从这里往外运。如果没有红色基因,这个项目不可能落实这么快。”山东朱家林乡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徐从江对实践队说,从扶贫攻坚、新农村发展来说,这个项目非常强大,示范和指导意义很大,在全国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朱家林的建设完成度很好。

实践队在徐书记的引导下来到抗战老兵公丕汉家中。虽已九十岁高龄,但公丕汉老人精神头十足,每说到激动处,还会“手舞足蹈”,“当时一切为了国家,一切为了革命,鬼子走了搞教育,鬼子来了打鬼子!”

当说到田园综合体建设和乡村振兴,公丕汉老人非常兴奋,他指出,可能是,很多村民骨子里就有股不服输的干劲,当有人出来领导了,各项工作的推进都非常迅速,“我们村这三年来,扶贫、开发、田园综合体,也是扩建了相当多的项目,就像习主席说的,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起建设自己的家园,我们对村子的前景是非常期待的。”

同时,实践队了解到,岸堤镇在战争年代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山东省委党校就诞生在高湖水库边的石旺庄村。为纪念历史,省领导决定在此建设分校区,分校占地面积120亩,建设教室、会议室、餐厅、宿舍等基本设施,能容纳200人同时参加培训,同时与田园综合体培训功能融合,计划投资9000万元。

实践队走访抗战老兵公丕汉。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柯廷 摄


“政、企、村”各司其职 共建共享

“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是多要素、多资源、多路径集成。这里面,最关键的主体是政府、企业、群众,大家都有各自的角色,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团队。政府是引导方向,完善服务;群众是参与生产,自觉维护;企业出资入股,技术管理。”徐从江书记说。

徐从江向实践队介绍,从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出发点和实际需要来看,政府在行政、法律、政策建议等多方面给予引导和掌控,保证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大方向始终处于法律与政策允许和保障的范围内;帮助村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为综合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是将资本带入乡村的载体之一。凭借着对朱家林原始生态环境的信心,山东省燕筑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规划成立了朱家林生态艺术社区项目,为朱家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企业是将创客创意产业化的一环,也是田园综合体区别于传统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的重要部分。

当政府、企业、村民三者之间有了明确的职责划分,如何把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并且高效运转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家林有了新的机制。村民把闲置的土地和房屋交给村集体的合作社,合作社再把土地交给沂南县政府搭建的山东朱家林乡建发展有限公司,由他们和村集体把空闲的房屋和土地放到土地流转交易平台上,最后由山东朱家林乡建发展有限公司对接企业,实现土地的流转。

随着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壮大,来到朱家林的企业和创客也越来越多,乡村自制已经很难去对接市场、处理纷繁复杂的关系。为此,沂南县搭建了管委会,“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创新。管委会的主要作用是保护企业的投资环境、保障老百姓的权利。乡村的发展需要企业的带动,企业下乡带来的不光是资金,在村民就业、素质、技术水平提升等当面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朱家林生态艺术社区设计师宋娜对管委会的职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政府主导’是关键,在确定建设发展方向、选择开发建设主体、确定规划设计方案等环节,都需要政府担起责任;在建设推进中,以‘企业推动’为主体,以‘群众需求’为根本,以‘政府服务’为保障;到了建成运营阶段,就要突出‘群众和企业双主体’,‘政府服务’是全过程一以贯之的。”姜宁书记对此总结时说。

实践队观看朱家林宣传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潘奕铭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