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大学生三下乡:保护水资源,垃圾分类进行中

2019-07-26锟誈

中国青年网海南藏族自治州7月26日电(通讯员 薛雅文)7月13日,西北民族大学赴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水资源状况及垃圾处理调研小分队,出发赶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水资源状况及垃圾处理调研。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

小分队由十六名成员组成,其中包括一名带队老师和十五名本科生,十五名本科生中有七人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是首次参加三下乡活动。

据悉,本次调研活动经过了一月有余紧锣密鼓的筹划准备,旨在了解当地居民生活用水情况及垃圾处理方法,呼吁居民参与垃圾分类,以青春之我为国家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五小时的车程中,有的小分队成员因不适应高原环境出现了高原反应,但成员之间相互照顾、相互协助,最终平安到达青海省藏族自治州贵德县附近村庄,并利用途中注意时间基本了解了贵德县状况。

贵德县位于海南州境东北部,有包括汉族在内的十四个民族居住,民风较为淳朴。在调研活动即将开始时,首次参与“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同学在均略感紧张和激动,积极主动地向有经验的同学进行交流,询问调研的时候应注意的事项,并且表示一定完成队长分配的调研任务。

走近当地居民,了解真实情况

本次调研活动包括分发并讲解垃圾分类宣传单及邀请当地居民参与调查问卷的填写,小分队成员简单休息后就近开始调研。整个调研过程较为顺利,居民们大多十分热情,且积极的协助小分队成员填写了调查问卷,并且小分队成员的调查对象十分广泛、具有代表性,包括餐厅老板、街边小贩及树下乘凉的大爷等。

图为路边居民填写调查问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乐 摄

在调查问卷填写的过程中,有些村民不认字或不能理解问卷中问题的意思,但都十分认真地询问,想尽力回答问卷上的问题。小分队成员便一字一句地读出问题并耐心加以解释,力求让村民们如实填写回答,以得到一份真实有效的调查问卷。调研过程中,一位年纪较大的藏族同胞不认识汉字,也听不懂汉语,他便叫来自己刚上初一的小女儿来给自己翻译,通过小女孩和小分队成员交流,以此来回答成员提出的问题及填写问卷。

在分队成员与村头一位老者交谈时,老者说:“在村里,只要家里条件好一些,都会购买桶装水饮用,能不喝地下水就不喝地下水,现在地下水污染太严重,喝了地下水怕出问题。”虽然大部分村民并不会讲普通话,但他们仍然尽力通过话语和肢体语言,又说又比划地表达着自己的意思。他们与小分队成员热情交谈,积极反映本村水质状况,表示自己愿意支持垃圾分类,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换取更好的生活质量,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保障,也让自己更放心。

图为与村民交谈并记录。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薛雅文 摄

满载而归,继续征程

调查结果显示,村民十分关心水资源污染情况,担心水资源的污染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且大部分村民家中都会饮用桶装蒸馏水或矿泉水,只有少部分生活条件较为困难的家庭会从井中打水烧开进行饮用。

另外,绝大部分村民都认为垃圾桶上的垃圾分类标识清晰易懂,经常能在课本、电视、杂志上看到有关垃圾分类的教育或宣传,可仍很少进行垃圾分类,主要是不明白垃圾分类和环境污染的关系。村民表示,如果垃圾分类可以保护环境,自己不怕麻烦,一定会把垃圾分好类,垃圾分类是好事,对自己好,对大家也好。

首次参加“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队员表示,第一次参加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心情十分激动,也有一些手忙脚乱,但一天的活动下来,自己收获了很多,也得到了锻炼,在今后几天的活动中会继续努力。而队长表示,本次调研结果存在不足,调查问卷上没有被调查对象的具体标注,不便进行最后的整合统计及结果分类汇总,要求再进行问卷调查时,于问卷上标明被调查者身份,便于统计调查结果,使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

图为于贵德县当地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乐 摄

前往共和县的路上,小分队成员已因劳累纷纷入睡,可本次调研活动并没有结束。小分队指导老师李明哲说:“同学们的调研是有意义的,是为国为民的好事,也是对自己的一份锻炼。大学生贵在实践,做事也贵在坚持,同学们既然来了,就努力把事情做好,做出我们自己的成果来。”

实习编辑:郭稷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