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学子三下乡:对话齐鲁,考察历史古迹

2019-08-20子启

中国青年网青岛8月20日电(通讯员 宋开)为继承传统文化,考察山东省历史文化古迹的发展现状。7月底至8月初,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方之华实践队先后赶赴青岛、济南、邹城、曲阜四地的六处著名景区,开展为期10天的文化考察活动。

“崂山太清宫、青岛琅琊台、济南府学文庙、大明湖、邹城孟府孟庙、曲阜‘三孔’,这是我第一次参观这么多的历史古迹。”实践队队员臧云杰如数家珍。

图为工作人员为实践队队员李源、宋开详细介绍琅琊台的建设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迟曼飞 摄

精益求精做“细”心的“石大人”

为完成好本次文化考察,在出发之前,队员多次利用网络、图书等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采访身边的人,为这次调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队伍还提前致电景区负责人,向负责人了解景区的近况,与多个景区达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提前邀约,对其进行当面采访。在调研进行时,队伍头顶四十多度的高温,深入景区进行实地参观并向游客发放调查问卷。经过考察,实践队了解到各景区的建设缘起、发展现状、文化内涵、趣事轶闻及面临的发展挑战。

每到一地,队伍除了考察景区古建筑的保存修缮情况,还会主动和景区主管人员、热心游客开展交流讨论,为景区发展出谋划策、勾勒蓝图。给实践队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济南府学文庙的负责人吕智勇。他告诉队员们,府学文庙虽然历史悠久,但发展并不景气。除少有人问津、不受关注外,社会上很多人对它缺乏认识,甚至有着极大的误解。

针对这一现状,吕智勇做了很多努力。从2012年开始,府学文庙每年都会举办面向市民大众的免费文化讲座,截至今年7月已经举办了400余场,受益者3000多人次;他还主持推出“周末文庙读经典”活动——号召广大市民阅读传统文学经典;除此之外,他积极建设品牌活动,祈福会、孔子诞辰纪念活动、论语书法展、论语阅读会,种类多样,精彩纷呈,甚至吸引了许多台湾同胞参与。

现代社会充满躁动,人心热切,思潮百态。阅读经典,对话先哲,何尝不是一种智慧,一种沉潜?谈起经营府学文庙的个人心得,吕智勇豁达地说:“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热爱,一是要‘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实践队队员李源说:“我在吕先生的话里读出了一位景区负责人的担当和酸辛——只因他所掌管的不是一个单纯的旅游景点,而是一处文化古迹。”

图为实践队队员王雨菡在太清宫《道德经》碑刻前与队员们玩猜字游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迟曼飞 摄


追根究底探寻“景区”不“景气”之谜

队伍通过几天的调查走访,发现此类以历史古迹为主要游览内容的文化景区都面临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各景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游客人数稀少,游客对景区没有充分了解,参观游览一知半解,乃至参观完毕一无所获的尴尬现状。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济南府学文庙的负责人吕智勇这些年来为扩大景区影响力、承接并延续传统文化所做的努力。他开展的祈福会、孔子诞辰纪念活动、“周末文庙读经典”活动或可成为现代文庙传承发展并迸发新生活力的楷模。第二,景区往往资金不足,景区内文化景观、建筑因此面临无法维修、无法翻新的困境。

针对这一困境,实践队队员先后走访景区管理处、济南市大明湖街道等地,调查了多地的资金收支状况,发现传统文化景区往往只能得到较少的补助,因而建筑彩绘、维修情况不尽如人意,往往历经几年才能完成阶段性维修。基于此,实践队将相关情况反映给当地有关部门,并持续跟进问题,做传统文化景区的保护者,在景区与有关部门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沟通问题、疏通困难。

走访完毕之后,实践队综合所有调研信息对传统文化景区的存亡及焕新这一时下热点进行问题分析与讨论,并作出了总结。实践队认为,传统文化古迹的保护与修缮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景区主管部门要扩大宣传力度,尤其注意景区文化的深度阐发和景区形象的塑造与树立,力争做出自己的品牌和信誉。

此次文化考察,实践队收获颇丰。不仅有风景,有历史,有文化,还有思考!实践队认为,历史古迹的保护和古迹文化的传承不只是景区主管部门的责任,更需要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位游客在游览参观时尽“职”尽“责”——一方面杜绝在历史古迹上乱涂滥画的不文明行为,一方面主动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须知,历史文化遗迹是中华民族发展前进道路上珍贵的句读和标记,更是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

保护好它们,民族的历史才有据可查,我们的文化才有体可依;而对于大学生来说,走近它,认识它,发掘它背后的中国历史,传承它蕴含的民族文化,不失为一种长远意义上的有力保护。而这,也是本次文化考察的终极议题。

图为济南府学文庙负责人吕智勇与实践队队员畅谈历史古迹建设与保护。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迟曼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