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学子三下乡:留心留行,为小冀镇脱贫攻坚“强筋壮骨”

2020-07-30Dorothy

中国青年网郑州7月30日电(通讯员 黄珊)2020年7月,为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开发工作、党和国家的号召,助力精准扶贫,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组建了一支“三下乡”实践团队。该团队以“情暖新乡,助力小冀镇脱贫攻坚”为主题,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7月21日,实践团队深入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小冀镇进行走访活动,主动了解当地贫困状况,并有针对性的对个体农户提供帮助。 据了解,小冀镇,位于新乡市西南16公里,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新菏铁路交会处,是连接郑州和新乡的节点。明显的区位优势,让小冀镇成了新乡县的中心城镇,更造就了这里工业的聚集和商贸的繁荣。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视察。 此次走访的目的旨在,实地了解当地贫困情况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队员要深入了解脱贫攻坚相关知识,清楚每一项政策,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工作程序,切实做到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脱贫攻坚工作“进村”、“入户”、“入脑”、“入心”;还要对政策进行再宣传,全面提高群众知晓率,让群众理解透彻,对群众感到疑惑的相关政策,要及时给予解答和解释;作为年轻的一代更要勇于担当,帮扶措施必须到位,转变思维,站在村民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加扎实地推进全镇脱贫攻坚工作。

图为志愿者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珊 摄

暴雨过后的小冀镇的天气潮湿闷热,队员们率先来到某家玉米销售小店。据了解,该户居民家里基本有15亩地,以玉米种植为主,少部分种植西瓜。每亩利润为500~1000元,除去成本以及店铺租金利润最客观时可达1-2万元。而今年受疫情影响村子里道路封锁,使得农户有粮难卖,生产严重滞销。加之,养殖户补充粮源又买不到,玉米供销的趋势严峻。收入大幅缩水。队员们向店主询问了人工使用情况。当地村民反馈道:“农民嘛,算什么人工成本?”看见有上年纪的村民,小队里年轻力壮的队员们便加入其中,他们力所能及的整理已经收获的玉米等农作物,清理地面整理库存。在交谈中得知,在当地每家基本上算是自产自销,劳动力多数依靠自身家庭成员。队员们在了解了存在里的实际情况后,向村民们讲解最新的扶贫政策与帮扶政策。除此之外队员们还介绍了当下流行的网络直播形式来帮助买卖农产品的方法。

图为老人正在给志愿者讲解怎样种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珊 摄

下午两点正是烈日当空温度高达35度,但村里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在地里干活。队员们在走访过程中与一位正在干活的老人交谈得知。老人已经60多岁了因为年纪大文化水平又不高,外出工作已经不太现实。但老人又不愿给儿女添麻烦便与家里商量后租下了这块地,老人家耕地种田是一把好手。但是对于销路却只能依靠供销社那种最原始得方式,而整个村子几乎这种情况屡见不鲜。由于村民们整体素质不高,加之村镇条件落后农产品的销路变窄,久而久之贫困县的帽子很难脱掉,在随后的交谈中老人向队员们展示了当地农作物的种植方法。

而小队通过入户走访的形式进行调研,能够使志愿者面对面地倾听扶贫对象心声,既使志愿者详细了解当前小冀镇扶贫对象的详实情况,也使志愿者与扶贫对象拉近距离,为团队调研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志愿者向贫困户宣讲了国家有关精准扶贫的新政策,并鼓励贫困户坚定信心、自强不息,抓住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提供的良好机遇,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党委政府的帮扶,争取早日脱离贫困,过上好日子。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活动,就是要深入了解精准扶贫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同时也能使贫困户感受到党的关怀,让他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帮扶,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得到更进一步的落实,有效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图为志愿者在农户家了解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史佳敏 摄

最后,走访活动接近尾声,队员们在群里进行了资料的整理和汇总,经过一年的走访活动,带给队员们最多的还是农民的热情以及每天辛劳的农耕。通过此次活动还使队员们清楚的认识到走访工作对三下乡活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当地风土民情和农村近况,更能培养出服务社会的精神品质。相信这些收获可以在队员们未来的发展中具有良好的作用。

一审编辑 邓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