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七月,一路行一路得

2019-08-08C

踩着七月的雨,踏着不骄不躁的太阳,我们来到了贵州省遵义市进行2019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或许此程会十分艰辛,或许此程充满坎坷,但是我们带着些许的勇敢一起出发了。

伴随着高铁缓缓地停进遵义站,我们到了!“研·颜”历史成就观察团的志愿者们带着一腔热血到了红色圣地——遵义。图为志愿者们在骄阳下寻找即将前往街道的路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思悍 摄

实地参观学习,激扬青春梦想

陪着我们聊了聊这次来到遵义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她说:“我觉得你们挺棒的,只身几人就来了”这是遵义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罗老师对我说的话,因为我们经费有限,由六人组成的小分队提前来到了遵义为整个团队做好前期工作,我和其他两名同学负责与遵师的老师对接。我们到达遵义的当天来到了遵义师范学院对接他们的信息工程学院,因为我们要和遵师的师生开展一场以“激扬青春梦想,争做时代先锋”的团学交流会,主要针对大数据等专业学生的个人成才、班团建设、学生干部培养、团学活动开展等进行了现场交流分享。因为我们前期工作洽谈的非常好,后面的团学交流会开展十分顺利,通过师生们相互之间交流,不仅看到了其他学校学习氛围,也让我们找到了其中的差距。我们的同学爱学习只是存在于表面,而没有真真切切的深入各个知识点去学习,所以在以后我们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听讲与动手相结合,才能够把工科专业学得更好,知识基础更扎实。图为“研·颜”历史成就观察团牵手遵义师范学院开展“激扬青春梦想,争做时代英才”团学交流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悦 摄

在众创小镇的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学习的一天半,我们走出校园的传统学习模式,更加深入对大数据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知识进行了了解;我们走进企业,实地参观考察大数据产业用人单位,让我真真切切的看到了我们专业的未来,开阔了自己前所未有的视野,明白了本专业在以后到底如何工作,如何发展。

走进文明社区,看遵义70年变迁

下了一夜的雨,湿漉漉的街道并不能阻挡我们前往社区调研走访的步伐。通过了解,这条老街是新铺镇还没有开发时的老街,人们办事、赶集、生活聚在这一条街上,每逢初一、初六赶集。走访中我们遇到一位76岁的退休老干部肖福德。肖福德老人是一位身体硬朗、思路清晰的人,我们对他进行调研采访时,老人回忆说,他1963年参军,当时在重庆当了7年的兵。老人言语有些哽咽,“那个年代”确是艰辛,但是能够为新中国的建设做贡献,也是值得的。正是这样许许多多的平凡工作着为我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老人退伍回到遵义后,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太多的历史变迁,新蒲新区原先只是一个镇,现在遵义市的行政管理、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社会风貌等都已经焕然一新,新蒲新区今后会是遵义政治、文化、经济、金融和商贸中心。老人也希望全国文明城市的成果能够一直坚持下去,新区的建设能够照着蓝图有序建设,今后人民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图为志愿者在社区调研国情社情时采访老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晏海娟 摄

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之精神

1935年中国革命红军在贵州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为探访曾为中华民族带来巨大改变的土壤,更为亲身感受建国七十周年后这片土地的革命情怀,我们来到了遵义会议的会址进行参观学习。走进遵义会址,那石板路铺成的“红军街”在雨后显得格外湿滑和清透。踏进那座庄严的大门,人来人往的广场上就可以看到来自各地的考察团,不同的人们因同一个目标--追寻革命情怀,在这片小小的土地相聚。进入展馆内,映入眼帘的就是许多关于这段历史的史实讲解及人物介绍的壁画,继续向里面探索,就能看到会址提供的大量实录历史资料及文物的展览,让游客领略到了许多红军长征时期留下的老旧物件。

有一件文物是1934年红军长征经过黔东南地区时送给群众的被套,白得发黄的布料上缝上了一大块蓝色的麻布,看上去就是一块破布,可是在那个时期却是无比宝贵的生活物资。

争做时代先锋

有些事情是经历了,才会有深刻的感悟;是付出了才能懂得其中的酸甜苦辣。此次三下乡,是一段别样的旅程,更是一次国情调研实践活动,让我体会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情社情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更应该争做时代先锋,弘扬长征不怕苦,不怕困难精神,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将艰苦奋斗的精神融入到血液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一次下乡实践之行,无悔一生实践之情!

(通讯员 陈思悍)

实习编辑 王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