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寄青农情,传文化梦”赴潍坊高密实践服务团

2018-08-07啊鲭嬅哈

中国青年网潍坊8月7日电(通讯员 苏丹 宁泽华 徐清华)7月10日,青岛农业大学艺术学院景观设计1701班“寄青农情,传文化梦”赴高密社会实践服务团的同学在炎炎夏日中奔赴潍坊高密探索高密扑灰年画的奥妙。

由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慧斌担任此次社会实践的带队老师,景观设计1701班的部分同学参加此次社会实践。

“寄青农情,传文化梦”赴潍坊高密扑灰年画社会实践服务团在青岛农业大学集合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邱琰凌 刘昱彤摄
社会实践小分队的同学们从青岛北站出发乘坐高铁和客车来到了潍坊高密北乡姜庄镇。秉承学院“三下乡”的实践经验,首先拜访了扑灰年画技艺的传承人吕蓁立老师。在老师家中,同学们欣赏到了很多优秀的扑灰年画作品,老师还为同学们讲解了扑灰年画在高密的起源和发展,年画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让同学们为之震撼。
同学们了解到,所谓扑灰,是就其制作工艺而言,即制作者根据预先构思好的题材,用柳枝或者豆茬烧成碳条起稿,画出大概轮廓,然后拿画纸在底稿上托扑,一张搞可托扑数张。正因它的这种可复制性,扑灰年画在明清时期大多数作为商品用来流通,统称为“行画”,但是这样做出的年画,创作性和传承性都很低,因此多为民间百姓祈福所用。真正有收藏价值扑灰年画,还是在传承者的技艺中。吕蓁立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他精湛的技艺,并且告诉同学们一个道理,若想真正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技艺者,就必须要有日积月累下来精湛扎实的功底。
吕老师在为同学们展示作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邱琰凌 刘昱彤摄
带队老师李惠斌指导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吕老师都详细的一一解答,比如关于扑灰年画的派别和它独特的表现手法,吕老师做了详细介绍:扑灰年画主要分为粗狂抹画为主的“红货”,和以淡雅风格以墨为主的“老抹画”。两者一个豪迈粗犷一个清新淡雅形成两种对比十分强烈的画派。而且就两者的色彩风格而言,老抹画以墨为主,古朴典雅,透溢着中国文人画的遗风,但红货则艳丽红火,凸显着高密世俗文化的时代脉搏。这也恰恰区分开了文人与民间世俗百姓的不同,一个多为创作传承,另一个则以祈福纳祥的传统为主。除此之外,在同学们观察了扑灰年画的绘制工具后,吕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扑灰年画最为独特的绘制工艺。扑灰起稿后即是手绘,先是平铺涂色,勾勒轮廓,而后“粉脸”、“涮手”、“赋彩”、“开眉眼”、“勾线”、“涮花”、“咸菜磕花”、“贴金”、“涂明油”。这套传统工序现如今仍然保留在《踢毽子》《姑嫂闲话》这些美人图中,在家堂、财神等祭祀题材的画面中亦很彰显。
同学详细的询问问题并做记录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邱琰凌 刘昱彤摄
吕老师教授同学们扑灰年画的制作方法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邱琰凌 刘昱彤摄
经过这次的社会实践,同学们了解了扑灰年画这项技艺,观赏到了不同于传统年画的艺术作品,同学们会把这些都运用到今后的专业学习中去,使自己的艺术创作更具有民俗风采。除此之外,还明白了传承人真正的匠人精神,学无止境,刻苦认真才能使自己的技艺变得更加精湛。而同学们所体会到最深刻的一点,就是传承。传承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从平日中做起。所以同学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作为媒介,真正的把这些民间艺术带到我们的生活中,使民间艺术能继续存留在发展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