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学子深入秦岭北麓乡村,调研生态保护之状,探寻乡村振兴之机

2020-08-28师立洋

中国青年网陕西8月28日电(通讯员 李欣谚)为进一步贯彻学习生态文明建设理念,7月2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秦岭北麓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办所属抱龙村举行启动仪式,开展面向秦岭北麓长安区内16个行政街办所属232个行政村的乡村调研,调研围绕秦岭生态保护前后对村庄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探索不同特征村庄乡村振兴之机。

进政府,明晰乡村发展模式。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当地村委会了解村庄发展情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田艺艺 摄

长安文化旅游人文底蕴深厚,自《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施行以来,各街道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紧盯全区“三三三”发展战略,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推进花园乡村建设。目前大多街道所辖村庄已完成主要道路全部硬化,沿街绿化增补,沿街立面改造100%,村卫生室配置100%,村民活动广场配置100%,稳定推进改厕工作等多项目标,新建新型社区,同时由各村组织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依托天然生态优势,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如民宿、农家乐等,但目前村庄资源闲置问题较为严重,主要体现为以下两方面:

一是土地资源闲置。因乡村集聚化发展,土地资源紧缺,村民所分土地较少。与二、三产相比,种植农作物投入成本大却难以形成规模、收益低,中青年人外出务工比例高居不下,致使耕地荒置。另一方面,移民搬迁后村民居住地离原耕地距离较远,耕种不便,致使秦岭山上存在耕地荒置现象。

二是建设空间闲置。秦岭生态保护后,关闭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二、三产业,村内部分工厂、企业撤离,但其原办公空间处于闲置状态。

然而美丽乡村建设逐渐带来令人欣喜的变化,宜居低密的生活环境吸引了许多白天外出务工村民晚上回村居住,各村外来租住比例提升,乡村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得到改善,实现为乡村未来产业发展“留”住人的第一步。

在物质空间建设日益完善的基础上,下一步各村将紧紧围绕一村一主题、一街一特色、一路一风景的思路,大力发展传统农业与旅游业,将闲置土地整合,统一种植以减少人力投入,同时引导村民将闲置农宅打造为精品民宿、农家乐等复合功能空间,为村民增收。


走农户,了解村民生活现状。

图为实践队成员深入秦岭深处调研当地村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欣谚摄

自秦岭生态保护以来,一方面严控私家车进山,致使到达深山的游客数量减少,原本依托旅游服务这部分的收入锐减;另一方面环保政策对民宿、农家乐经营在污水、油烟处理方面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经营者需购置相关设备,投资成本增高;此外,近些年生态环境逐渐恢复,野生动物时常出没,山区耕地遭到破坏,加之退耕还林政策,致使山区村民的农业种植遭到很大影响。对于迁至新型社区的村民而言,个人进山耕种较为不便,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被迫改变,导致生活成本增高;部分村民进山养蜂,但由于游客减少,村民又缺乏销售渠道,导致蜂蜜滞销……这些对村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较大冲击。

但同时在调查中发现,村民迁至山下新型社区后,基础设施完备,人居环境品质大大提高,个人出行、外出务工、接送子女上学更加便利,比如由深山搬至浅山的石砭峪新村,以打造“打开窗户望得见南山,走出庭院听淙淙山泉”之境为目标,村内卫生院、幸福院、篮球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因为下山后没地,村内租用一些地以发展观光农业,同时鼓励并引导村民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产业,打造民俗村项目,把企业高端民宿和村民特色民宿相互补充,既保护了“绿水青山”,也实现了产业转型发展。


寻资源,探索产业发展机遇。图为实践队成员深入调研当地特色产业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田艺艺 摄

背靠着巍峨壮阔的秦岭山脉,沐浴着长安风土文化的滋养,秦岭北麓拥有独特的农业资源,孕育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是打造一级旅游目的地不可获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安市民修心养性的重要场所。

在农业资源方面,各村结合自身情况大力发展优势种植业,例如樱桃、蓝莓、草莓、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成立产业合作社,雇用村中闲置劳动力并带动当地果农致富,同时通过产品包装等方法提高产品价值。

在自然资源方面,秦岭北麓有72处峪和29处国家及省市级森林公园,其中最著名的有太平国家森林公园、朱雀森林公园、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享誉国内外的著名自然景区,是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资源。

在历史文化资源方面,秦岭北麓古称作终南山,是文人墨客活动的重要区域,留下了许多遗迹和遗物。中外闻名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等诗词为我国文化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文化内涵丰富,既有道教的文化,如楼观台;也有佛教的文化,如终南山里;山下有许多佛教寺院,还有儒学的一些文化遗存。古人谓“八水绕长安”,其中也至少有六条河发于秦岭。从山水文化讲,秦岭是有重要意义的,从人文历史文化讲,秦岭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良好的农业资源、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为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文化、生态旅游、社会民生、高新科研类产业打下坚实基础。依托优良的生态资源,整合农业、旅游、文化、民生,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旅游文化、研发创意、康体生命、生态观光农业等产业将成为未来秦岭北麓乡村产业发展的方向。

大秦岭是“人与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只有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青春筑梦乡建中,秦岭生态梦起航。实践团将以此为基,在推进陕西生态建设、构建美丽陕西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下一步团队将对村庄分级分类,选取典型代表精准施策。最终,在秦岭生态保护背景下,探索不同类型村庄的发展路径,提出基于生态保护理念下的乡村发展模式。真正将小我融入祖国之建设,以青春书写新时代荣光,以奋斗谱写中国梦华章!

实践团每周成果汇报,并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思考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廉鹏倩 摄

【一审编辑 洪清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