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学子三下乡:调研地摊经济,感悟人间烟火

2020-09-08淳月

中国青年网西安9月8日电(通讯员赵得霖 古淳月)“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目前地摊经济已经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的生力军,为深入了解地摊经济,西北工业大学教育实验学院“复工复产环境下地摊经济现状及影响调研”实践队伍展开线上和线下调研。为充分提高效率,团队分为两组,实践队员刘坷卉、王富杰、朱昌硕、赵得霖所在的调查组于所在地展开线下采访调研,实践队员朱浩楠、郑鹏程所在的分析组及时收集整理信息撰写报告。队员们各司其职,历时十余天,按计划完成了本次调研既定目标。

便利群众就业,温暖民生民心

夜幕初降,华灯已上,充满烟火味的地摊经济在大街小巷充分得到发酵,一方面开放式环境为居民购物提供了安全和便利,另一方面为摊主提供了就业机会。根据实践队员们的调查,在普通二线城市,地摊摊主日收入约为100-200元,部分更高,少数甚至可达500元。而在对消费者的调查中,90%的民众对地摊经济持包容态度,70%的民众表示对地摊感兴趣并乐意购买,59%表示会在晚饭后散步逛地摊作为娱乐活动。保就业,暖民心,地摊经济扎根人民,为当前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图为居民逛地摊时间统计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浩楠 供图

为深入调查摊主的收入问题,实践队员联系了宝鸡的一位饮品销售摊主,通过合作摆摊的方式进行实践。8月4日至8月6日组员赵得霖在宝鸡陇县北大街进行了摆摊。在与其他摊主交流及自身体验中,实践小组了解到地摊商品利润一般在30%-100%(未计算摊主加工费用),根据具体种类,销售方式、地摊位置而上下浮动。摊主普遍日收入约为100-200元。而小吃类地摊在节假日销量会上涨较多,少数摊主收入甚至可达500-1000元。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参与摆摊。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富杰 供图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地摊经济的认识,8月8日实践队员在陕西渭南地摊集中的体育馆外场、学校外小巷、家属区街道进行了采访。在与一对售卖炸串夹馍的年轻夫妇交流中,实践队员了解到许多工人因为疫情下岗,对他们来说摆地摊成为了他们维持生活的重要方式。在采访过程中,实践队员也与大学生摊主、老年人摊主等人进行了交流,他们有的将摆地摊作为主要收入,有的用作家庭贴补,但相同点是地摊经济的放开确实给了他们改善生活的有效途径。

降低准入门槛,仍需科学管理

热情之下,仍需冷思考,地摊松绑,但仍需受缚,一方面鼓励地摊经济,一方面也需因地制宜,科学管理。在调查中,实践队员注意到部分地区存在地摊摆放不当影响交通,垃圾桶等设施不足卫生状况不佳等问题。在放开准入门槛的同时,制定合理标准进行适当约束、加强地摊集中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或许是寻找地摊经济松绑和科学管理之间的平衡的关键。

8月4日至8月5日,实践队员在山东针对数十个步行街等地摊集中区域安全和卫生情况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部分地区城市管理部门会定期对地摊情况进行检查和治理,工作人员通情达理,针对特殊情况会予以通融,安全与卫生情况良好。部分地区则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安全与卫生不佳的问题。在调查中,有些商业街垃圾桶数量极少,这一方面有损顾客体验,一方面也对地摊附近卫生造成了影响。少数街道由于地摊较多,存在摊位摆放比较混乱,可能影响交通的问题。

图为地摊场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坷卉 供图

坚定必胜信念,感受中国力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调研时,实践队员不断实践与理解,了解着地摊经济在当前环境下扮演的角色。在地摊的背后,有中年夫妇依靠地摊养育着子女,有老年人试图通过摆地摊给辛苦工作的儿子女儿减轻一些负担,有年轻人通过地摊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香味翻炒、暑气蒸腾,地摊经济的重启,氤氲出了最暖心、最可亲的人间烟火气。在这场百年一遇的疫情之下,实践队员们看到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努力和奋斗,也不断感受着跳动的中国生机。

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实践队员们更加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必将克服眼前阴霾,蓬勃发展,人间烟火也必将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