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每一个平凡的战疫者—疫情中的感动与力量

2020-03-21

人们总是期盼着新年伊始,而今年,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开端。新冠病毒从武汉迅速扩散到了全国。起初,只是一座城、几个数字、一条条不可捉摸的信息-不明肺炎,而后我们困守一隅、关注着方寸屏幕那端的世界:地图上我们或许未曾到达的地方被标注上了颜色,病例数字随着时间过去而攀升…当一切堆积、迫近,势不可回时,我们每一个人早已身在其中。历史,于旁观者而言是一段故事,对于亲历者,却是切身的悲痛欢饮。我们现在都是这场疫情的亲历者,那些播报里看似遥远的忧虑、离别、悲痛可能正发生在你我之间,而那些暖流与力量,或许离我们不远。

维系城市动脉的卫士

2.2日,经过10个日夜、7000余名建设者的奋战,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火神山医院成功落成。“基建狂魔”这一称号的背后,是一群设计者争分夺秒绘制作战图,是一群善良勇敢的人穿上盔甲,不分昼夜与疫情赛跑。他们来自四面八方、讲着不同的乡音方言。他们之中,有装修工、有泥瓦工、有军人、有司机,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但正是这些平凡的力量,凝聚起创造奇迹的希望。而在前线的壮举之外,更有无数的人为了抗击疫情、守护更多人的安稳,选择默默坚守。在暂缓复工开学的背景下,是医疗用品制作工人们复工、快递员们返岗的消息,如他们一般,许多基层工作者们纷纷投入疫情防治工作。为了守护这份责任与担当,他们投身于少有人关注的基层前线,维持着城市、社会的运转。

我因从武汉返家收到了来自卫生局、社区医院甚至是就读过的高中打来的一通通电话来询问我的信息和身体状况,每天都会接到不同人的一两通电话。我想,大概许多人也同我一样。我感受到了基层人员不懈的排查,阻止病毒扩散的决心。

在疫情期间因某些需要在网上购买的一些物品,我裹着外套戴着口罩来到小区门口与快递员碰面拿快递。此时小区的快递柜已经不让使用,小区也禁止一切外来人员入内,进出都需要临时出入证。

那是隔离期过后我第一次踏出我家门,我看到冷风中等待的快递小哥,不能将快递放入快递柜的他每次送快递都要在小区门口等待半个多小时甚至一个小时,等待人们从家中来到小区门口。那时北方的天气只有几度,有时还会飘小雪、下雨,他们的工作比平时要辛苦的多,他们还是默默奉献着,将物品送到有需要的人身边。我还看到门口的门卫师傅,搭了很大的绿色的帐篷,里头有两张桌子两把椅子,还有一个电暖扇,他们从早到晚都在这里守着,管理着这个小区的进出。一座城市正是有着这些不辞辛劳的卫士才能在这场疫情中运转吧。

点滴捐赠,融汇温流

普通人如你我,也许不能奋战前线,却依然能以自己的力量抗击疫情。“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当疫情席卷而来,口罩、消毒液乃至食物成为了生活的“必需品”,一时被抢购乃至脱销。很多爱心人士却毅然将手里的物资捐赠,不求回报亦不留名。很多非重灾疫区将并不充足的医疗物资送至湖北。在国外,有华人华侨积极购买物资送回国内。许多国家也对中国伸出援手。我和身边的同学也积极在网上进行捐款,数额虽小,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这些来自不同群体、地域的帮助,为抗击疫情融聚了难得的温暖与力量。

逆行的白衣战士

治病救人总是医者寻常,他们日夜坚守,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病患、为你我筑起一道屏障。犹记得附近两个小区的护士在医院无意接触了确诊患者,该患者只是来医院进行产检,殊不知自己已经感染。消息还未上新闻我已经接到了附近小区封楼隔离消毒的消息,将附近的一所大超市立刻关闭。我弟弟的学校还登记了在附近居住的家庭,一时间群里都炸开了锅。我的父亲因刚去过那个超市采购在家自行隔离了半个多月。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面临未知的情形,他们冲锋在前,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为你我驱散疫情阴霾、不安疾恙。耄耋之年,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临危受命,奔赴抗击疫情最前线,为打胜抗疫战服下定心丸。“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各地医疗人员在请愿书下留下一个个指印,不计报酬,逆着人流,驰援武汉。怎能不叫人为之感动,为之敬佩。

大地为冬雪所覆盖,又为温情所融化。邻里互助,患难相恤,戮力同心则无跨不过之坎,同舟砥砺则无达不到之岸。谢谢每一个平凡的战疫者。(通讯员 陈镜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