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大学生“调研山东”社会调查活动 “一都四乡”之戏曲之乡社会实践报告

2021-09-25小时

所属院校:菏泽学院

指导教师:李媖

团队负责人:霍飞

团队成员:霍飞、时盈雪、赵雅、刘宁、杨州、刘亚伟、刘聪聪、孙琪、郭海霞、冯悦、高洋洋、方佳琪、单嘉良、朱金环、尚静怡、李一叶

摘要

菏泽是闻名遐迩的“戏曲之乡”,历史悠久且享有盛誉。本论文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菏泽戏曲艺术的历史起源、传承情况、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展开研究并以发布问卷的形式对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进行调查。菏泽地区自古以戏曲团体多、剧种剧目多、名优演员多、爱听爱唱的戏迷多而著称,也因此被誉为“戏曲艺术之乡”。第二部分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种类的戏曲艺术的传承情况和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各地区、各领域的艺术特色。第三部分通过对菏泽本土各地区的调查,对菏泽戏曲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等多个方面展开研究,并对戏曲手艺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进而对戏曲市场的前景展开分析。第四部分通过对戏曲艺术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技术价值和现代价值等)分析研究,对戏曲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戏曲、继承发展、文化传承、研究价值、保护

前言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戏曲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沉积了丰厚的人文历史和传统底蕴。菏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不仅以国花牡丹名闻天下,而且以其繁荣发展的戏曲艺术饮誉海内。各种类型的戏曲组织遍布菏泽,美协、书协、文化艺术单位和民间戏曲组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戏曲组织网络。我们记者了解到菏泽戏曲院的发展现状、戏曲艺术教育化的进一步发展等较著名。菏泽自古艺术风气盛行,是继承、发展、传承戏曲文化的宝胜之地。

以下是我们所涉及到的问题:

1、戏曲之乡的起源、历史沿袭、文化底蕴

2、戏曲之乡的分布区域及艺术特色

3、菏泽成为戏曲之乡的原因及意义

4、戏曲之乡的兴起、衰落及现状

5、戏曲作品写作背景及过程

6、至今为止所获得的荣誉及相关作品

7、政府有什么扶持政策?

8、目前面临的问题?怎样解决面临的问题?

9、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保护戏曲传统文化?(保护措施)

根据采访我们了解到戏曲作品的制作背景、制作过程和戏曲作品的艺术特色等问题,并且学习了戏曲的起源和历史发展与戏曲之乡的发展现状以及进一步举措,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一些保护戏曲作品的措施,希望这些措施能够让戏曲得到传承与发展。

一、绪论

1.1戏曲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引起社会重视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世界影响。中国戏曲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近代影响很广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和艺术传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范式,在人类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不仅代表着古老的中国文化所达到的文明高度,也彰显着中国人民伟大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精神魅力。经过800多年推陈出新、繁荣发展至今。如今中国共有300多个戏曲剧种和数以万计的剧目至今仍在上演,呈现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不衰的艺术感染力,其中以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昆曲最广为人知。戏曲艺术的薪火相传,靠的是一代代戏曲艺术工作者长期的共同努力,是戏曲优良传统的接续传承和守正创新,是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戏曲艺术健康发展的使命和责任。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对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不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继承这一笔优秀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当代戏曲人不辱使命奋发有为,不断与时俱进推动戏曲发展,形成了出人才、出作品、走正路和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并举共荣的发展格局,积累了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尽管我们面临着时代发展转型、文化多样多元、艺术欣赏变革变迁的严峻的全面的挑战,但是,戏曲的传承发展依然是时代之需、民族之要、文化之求、人民之盼。

1.2戏曲艺术的现状

戏曲艺术票房急剧下降,戏曲剧团经营困难。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戏曲艺术产品不可避免的存在其商品属性,戏曲事业作为文化艺术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票房情况最直接地表现出戏曲事业发展的繁荣程度。但在这些年,戏曲演出出现萎缩、票房不景气,几十年前剧场观众趋之若鹜、场场爆满的场面早已不复存在,甚至出现过演出现场的在场观众还不及戏曲演职人员多的尴尬局面。这种形势在全国都普遍存在,随之带来的是戏曲演出剧团经济状况日益拮据。这不仅影响到演职人员的收入情况,挫伤了他们继续投身从事艺术精品的生产,而且制约了剧目的创新与编排。经济上的困境,使不少剧团面临倒闭。推动戏曲发展的载体受到打击,要想戏曲继续发展壮大,困难可想而知。

戏曲演出市场的不景气,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说,观众的审美要求与戏曲舞台现状的矛盾是票房下降的症结所在。

戏曲剧目娱乐化功能日益削弱,雅俗文野产生冲突。戏曲脱离人们的审美需求,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关注戏曲的观众基础不雄厚,从事戏曲艺术的人才逐渐出现断层。

1.3选题的意义

1.3.1研究背景

菏泽古称曹州,地处中原腹地,文化底蕴丰厚,戏剧活动历史悠久,享有“戏曲之乡”美誉。因其剧种多,剧团多,名演员多。菏泽八大剧种分别是山东梆子、大平调、枣梆、柳子戏、大弦子戏、两夹弦、四平调、豫剧。这里曾走出了柳子戏著名演员张春雷,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崔兰田,全国梅花奖演员朱桂芹等一大批优秀的地方戏名家。

菏泽地方戏曲的萌芽起于隋唐之前,最早的戏曲活动可追溯到金代,明清时期,菏泽的戏曲活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早在1760年左右成立的“大姚班”名伶荟萃;后来成立的“大兴班”“长生班”“东三义堂戏班”培养了大批名艺人。随着戏剧班社的不断发展,在较大的集镇和寺庙,都建有不同规模的戏楼(戏台),有“村村有戏楼,夜夜唱灯戏”之说。

建国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菏泽地区的戏曲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戏剧演出团体发展到400多个。广大戏剧工作者对许多优秀的传统剧目进行了记录、加工、整理,并创作了一批新剧目,许多剧目在各级汇演中获奖。两夹弦《三拉房》曾进京汇报演出。九十年代,山东梆子《选村官》《龙门渡口》、枣梆《走出大山》、大平调《法魂》等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奖。近年来,菏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市的构想,把发展地方戏曲、振兴戏曲之乡作为重要工作来抓。2001年,组建菏泽地方戏剧院,整合市枣梆、市豫剧团资源,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成效显著,创新能力增强。创作、排演了山东梆子现代戏《山东汉子》,该剧继荣获多项省、国家级大奖之后,参加第七届中国艺术节获得了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导演奖、文华剧作奖、文华音乐创作奖、文华表演奖,成功入选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填补了菏泽戏曲史上的空白。目前,菏泽的小戏曲剧场、戏曲茶座随处可见。近日,市委、市政府又作出决定,今年将开工建设菏泽大剧院,它将成为“戏曲之乡”的标志性建筑和对外宣传交流的文化窗口。

1.3.2研究意义

戏曲文化艺术代代传承下来,后时代的人可以通过对原戏剧素材或主题的不同理解、不同处理、不同反应、不同评价来和古人对话。戏曲文化的传承可以启蒙人民知识,教会国人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戏曲艺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集大成的代表,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度、文化品格、审美理想和价值追求,也具备重要而丰富的当代价值。思想意蕴方面,传统戏曲中的人民性精华根深蒂固地融入了民族血脉之中。批判黑暗和丑恶,反抗强权和压迫,追求光明和美好,向往自由和民主,至今依然是鼓舞民众砥砺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艺术形式方面,戏曲艺术构成元素的多元化合、表现原则的集中而强化的鲜明的地域文化风格,使它具备了独人一无二的审美属性,体现着民族独特的审美原则、思维习惯与认知方式。开掘传统戏曲的当代价值,既要实现戏曲作品的思想、意识及人物形象的当代转化与发展,又要在创造崭新舞台语汇、拓展当代戏曲表现力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对戏曲的扶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戏曲进校园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茶。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掘传统戏曲的当代价值。

1.4研究方案

1.4.1研究目标

菏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以牡丹闻名天下。菏泽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在戏曲方面更是有较深的历史渊源,也出现了很多戏曲大家,为菏泽的戏曲艺术作出较大贡献,推动了戏曲艺术的发展。中国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遗存最丰富、最具民族品格的艺术形式之一,戏曲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融表演、演唱、歌舞为一体,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元素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世界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戏曲大国,一代又一代人从戏曲艺术中汲取营养,戏曲有过的辉煌让人难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戏曲的不断繁荣和发展,丰富了民族文化的艺术宝库。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艺术的冲击,我国的戏曲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许多剧种正在逐步消失。一些地方剧种,尤其是小剧种、稀有剧种濒临消亡或已经消亡的现象。当今时代,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

1.4.2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 实地调查 名人采访 查阅历史文献

1.4.3研究内容

首先,从研究菏泽戏曲的起源、历史来体现“戏曲之乡”的地位和渊源,通过对菏泽戏曲的现状及发展意义的了解及分析,体现“戏曲之乡”的研究价值。从而确定戏曲之乡的研究范围和研究目的。

其次,以研究菏泽戏曲的传承、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为基点。通过了解菏泽戏曲的本土历史以及优秀作品的故事,体现出戏曲传承的价值。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从市场风气、市场监管、政府扶持的缺失和保护措施的不足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戏曲发展面临的问题。

最后,针对戏曲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制定针对性的保护管理政策、建立和完善政府相关机构、加强戏曲传承与保护的教育宣传力度和途径、加强国学研究和教学体系的协同力度等措施来优化“戏曲之乡”的发展途径。

二、戏曲文化调研

2.1菏泽市戏曲传承研究院

冯霞,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曾在《南下往事》《古城女人》《三上轿》《秦雪梅》《白蛇传》《朝阳沟》等十余部剧目里担任重要角色。曾获全国“国花杯”戏曲表演大赛金奖、山东省首届山东梆子专业大赛表演一等奖、第五届中国戏曲红梅大赛金花奖、第二届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奖大赛金奖等多项奖项。冯霞老师跟我们交流了她对戏曲独特的见解。

图为志愿者团队采访戏曲演艺家冯霞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霍飞提供

冯霞表示山东梆子这个剧种比别的剧种时间长,它的历史有四百多年。它是从山西地区流传过来的。比我们的国粹京剧早了两百多年,国粹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山东梆子的特点就是高腔。现在她们剧院里有三个剧种,一个是山东梆子,一个是枣梆,还有一个是大弦子,这三个剧种都是平等的。

为了能使戏曲吸引更多的群体冯霞表示戏曲以后也要尽量往更好的地方发展,给更多的群众宣传,跟《南下往事》一样。并强调,现在的戏曲还需要很多去补充的东西,比如剧本都需要新的题材,需要去搜索新的题材,然后跟现代相结合,去影响下一代,给他们做出好的宣传、做出好的榜样,弘扬戏曲,为百姓、为人民服务,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这样,将这些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为了使菏泽本土戏曲文化面向群体多样化、题材多样化方向发展。

冯霞强调戏曲艺术的传承更在于用心去做精品。戏曲文化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进行有效传承至关重要。如《南下往事》一样,山东梆子的传承发展也同样遇到诸多问题,而最大的问题在于青年人对于戏曲学习的兴趣不足,了解程度不充分。戏曲文化的学习更加在于内容的沉淀与理解,与练习歌曲不同,戏曲艺术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孕育发展,相对来说戏曲演员的练就更为艰难,时间显得至为关键。而优秀戏曲演员在四十岁左右,才能唱出戏曲的味道,真正走向戏曲演员的高峰期,才能进一步沉淀文化内涵,从而真正领悟人物魅力。因此,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人物,一出好戏都需要精心磨炼,反复练习,真正用心成就一出好戏。

对于戏曲文化青黄不接、戏曲演艺中年轻人相对较少的问题,省领导高度重视,不断通过加强政策来引进青年人,加强年轻人对于戏曲的学习与传承。近两年来先后两年引进十一批来自艺校的青年人,学生通过进入剧团学习,感受排戏氛围,积攒经验教训,亲自感受领悟戏曲文化的魅力,对于戏曲文化的学习也得到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推动了戏曲进校园的进度,进而影响更多的青少年,让他们去接触、学习、热爱戏曲文化。



图为志愿者团队与戏曲演艺家冯霞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霍飞提供

据了解,省政府高度重视的“送戏下乡”活动在菏泽市区每年由两个团进行三百场的演出任务。自活动举办以来,对于送戏下乡的演出,群众反响热烈,不少戏曲热爱者纷纷占座去观看,尤其是年龄相对较大的。现如今渠道的多样化让听戏人有了更多的收听和观看方式,但相对于如今快节奏的发展方式,却不足以引起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因此如何改变戏曲演出节奏也显得至关重要。节奏的进一步提高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而对于戏曲文化的传承要高度重视地方特色的加入。如即将要排的《牡丹传奇》,根据市政府下发文件的要求,排戏要以牡丹为主体,呈现出菏泽的市乡文化,以山东梆子剧种为主体,体现武术之乡,牡丹之乡这些市乡文化的特色,通过对戏曲的改进演变吸引更多的人了解牡丹,了解菏泽的文化,同样进一步推动牡丹节的完善与发展。

2.2戏曲艺术教育化

戏曲文化作为人文重建的重要“构件”,对伦理和信仰有着深刻的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戏曲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旗帜,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引领和凝聚作用,戏曲艺术对人的心理抚慰和精神激励功能尤为突出。因此促进戏曲重建的重大举措是——戏曲艺术教育化,走进学校,走进社会。

菏泽在戏曲艺术教育方面已经成为了实践者,菏泽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成立于1994年,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3个本科专业,音乐教育、戏曲表演2个专科专业,设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戏曲表演四个教学系,有戏曲专业,是同省同类型院校里还未有过的先例,学校的办学定位区别于之前的传统教学模式,面向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由综合类向应用类大学转变。菏泽学院决定即使有困难,也要向山东省教育厅申报戏曲表演专业,当然,申报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菏泽学院是综合类本科高校,而培养戏曲人才是从小时候开始练功,高中生大都不会戏曲,但招生对象是高中生,所以只能通过高考单独招生,克服了众多困难,终于在2019年招收了第一批戏曲专业的学生,共55人,他们所学习的剧种是山东梆子剧种,通过外引内培的模式即外聘老师,内部再培养,共同打造戏曲表演专业。这届学生已取得了不少成绩,曾参加了山东省大学生第六届艺术展演,获得表演类二等奖,这届学生毕业之后已经具备了多年学习经历,包括进大学之前学戏的六、七年,以及进入大学之后三年的学习经历。他们进入社会之后,肯定能为社会、为戏曲传承贡献一份力量。由于生源少,戏曲招生不易,去年停招了一年,今年2021年,针对菏泽戏曲研究院的剧种,枣梆剧种面临着传承断层现象,又招生了24名枣梆剧种的学生。依据这两届招生,菏泽学院又申报了国家专项教育基金,申报了戏曲表演实训室项目,并获批170万专项建设资金。招收戏曲表演系的学生后,受场地所限,只能借舞蹈房上课,有资金之后,已规划完地方,八月份即将开工建设,预计到年底建成一个将近500米的戏曲实验实训中心,设施齐全,比较专业。这一举措可见,从国家到省政府到菏泽市都非常支持戏曲传承和教育。

李梦华,女,山东郓城人,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副教授。系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菏泽市音乐家协会理事。现任菏泽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主要教授音乐学和音乐表演学。菏泽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山东梆子)负责人,菏泽学院地方传统音乐研究所、地方戏曲研究中心负责人。主要从事声乐教学、地方音乐文化、戏曲理论等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了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菏泽曲艺传承与创新发展模式研究》、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鲁西南民间艺术“担经”的词曲研究》和《郓城坠子书艺人王合义演唱艺术研究》等项目。曾获山东省第八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教育厅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菏泽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总工会“海龙杯”职工歌手大赛三等奖等。

图为学生在进行戏曲艺术表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霍飞提供

学校传承和社会传承有所不同,民间的传承只能口传心授,由师承式的师父带徒弟模式传承,一个人带一个人或两个人,有较大的局限性。在高校,可以聘请专家,聘请国家级的传承人进行授课,一个传承人可以教许多学生,区别于师承模式,它传承的人数多,传承方式可以加入现代的技术信息,更加广阔。所以学校传承比民间传承的力度要大得多,这是学校传承的优势,有了这个优势,更要发挥高校优势,不只要戏曲表演专业的学生发挥它,同时还要让他们去带动其他人。比如说昆曲《牡丹亭》在高校巡演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招收学生以后,也可以成立剧团到处演出咱们的地方代表戏曲,让更多的青年学生,了解热爱戏曲,同时增加文化自信,体味传统文化的魅力,体味比流行音乐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其对传统音乐的兴趣。戏曲表演专业给地方培养了专业人才,也带动了戏曲文化在社会上的发展。



图为志愿者团队在采访菏泽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李梦华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霍飞提供

菏泽学院戏曲文化一直没有跟红色文化分开,特别是在这个建党100周年的大背景下,像戏曲的创作和唱腔表演都离不开红色传统文化。解放战争年代有很多党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文艺发展,戏曲是当中的一个方面。在解放战争时期,党的领导人走到哪里,当地的老百姓用当地的剧种就像唱革命歌曲一样,把其中的内容加上,唱腔变成戏曲的形式来演唱,增加了当地群众斗争的斗志。

对于下一步传承戏剧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戏曲人才,菏泽学院采取的教育方针和措施有:继续招生,寻找社会各类生源。要针对社会需要来培养人,培养人也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一定要保质保量,对地方剧种既要传承又要创新,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让学生毕业走入社会后,更能适应现今社会的文化氛围。出去演出就是去宣传文化让更广泛的人群接受。既要守住传统,又要不断地创新自我。教会学生在学习同时学会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就是培养不止会唱的,而是一专多能的人才。也包含前面几点,要拓宽知识面,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菏泽本地的戏曲文化如果要在全国众多种类的戏曲文化中脱颖而出,同时还可以加入其他元素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就需要一是加强自身训练,有过硬的本领。要走出去,请进来。第一,请来外面的剧种或者知名剧团来演出,我们要跟他交流,让他到菏泽感受到这里的氛围。第二,走出去,去参加全国各地活动,让别人知道菏泽学院,增进交流,推广自己。菏泽学院对外宣传时,把戏曲融入更多公共服务项目中去,拓宽他的领域,不只限于戏曲,让戏曲参与到各个地方。制作相关文创产品,将戏曲元素融入设计元素,增加戏曲鉴赏课程,将戏曲与现代时事相结合等众多渠道推广戏曲。



图为志愿者团队与菏泽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李梦华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霍飞提供

多挖掘地方因素,利用地方元素,用地方传统文化讲述地方的故事。比如单县的“红三村”,聊城干部孔繁森,菏泽干部刘访华。这些模范都是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用戏曲的形式传唱当地的故事,这就是传唱红色。要引导带动学生们在演唱时发现和挖掘身边的真实的现实的故事。这具有可看性,一是老百姓都了解故事,易于接受。二是通过戏曲的新的形式来传播红色精神和红色元素。红色精神不只是革命战争时期,就是当代的建设时期,也有红色事迹纷纷涌出。多去发现挖掘红色因素,不局限于地方。把孔繁森唱成戏,狼牙山五壮士是电影,把它唱成戏,也是用地方戏曲。去挖掘这种红色元素,用我们现代戏曲形式把它表现出来,再用戏曲的传颂方式,同时传承了戏曲、戏曲内容,面向中学生、大学生传承这种红色精神。

2.3民间地方戏曲

鄄城县文化馆座落在世界著名的牡丹之都——菏泽。

记者们在参观的过程中重点采访了鄄城县文化馆的馆长——王建军。

通过对王建军先生的采访,我们了解到,鄄城县文化馆的游客群体包括学生、艺术爱好者、戏曲演绎者、研习者等对戏曲方面比较感兴趣的人。现在的戏曲研究者不面临以前资料匮乏的问题,当今时代,学习途径大大拓宽,更考验戏曲学习者的是恒心、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



图为志愿者团队采访鄄城县文化馆馆长王建军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琪提供

通过对王建军先生的采访,我们了解到,鄄城县文化馆的游客群体包括学生、艺术爱好者、戏曲演绎者、研习者等对戏曲方面比较感兴趣的人。现在的戏曲研究者不面临以前资料匮乏的问题,当今时代,学习途径大大拓宽,更考验戏曲学习者的是恒心、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



图为志愿者团队与鄄城县文化馆馆长王建军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琪提供

三、发展状态分析

3.1历史渊源

菏泽戏曲历史悠久,据文字资料记载,菏泽戏曲活动可以追溯到金代,明末清初时更有“村村有戏楼,夜夜唱灯戏”的盛况。菏泽亦有众多与戏曲活动有关的楼宇,如建造于明正德年间的菏泽城隍庙戏楼、清雍正年间的单县山西会馆戏楼、清朝末年的定陶仿山戏楼等。这些建筑都是菏泽戏曲文化活动历史悠久的直观体现。

随着菏泽戏曲的不断发展,戏曲文化不断普及,各地方均组织演员成立科班流动演出。建国以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菏泽戏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50年代,由地、县人民政府直接领导的专业剧团即达34个,半农半艺的剧团400余个,业余戏曲演唱队组遍及城乡。1958年前后,除调省两个专业剧团成立了山东省柳子剧团和山东省梆子剧团外,还有三个剧团支援了临沂、德州等地。菏泽地方戏曲在山东戏曲史中占有光辉灿烂的一页。

在长时间的发展中,菏泽涌现了一批技术过硬,深受百姓喜爱的戏曲演员。早在30年代,菏泽地区的演员黄儒秀、王锡堂、刘德润等与“豫剧皇后”陈素真同台演出,响遍豫东一带。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崔兰田、赵义庭以及张敬盟、章兰、朱巧云等,也都生活在菏泽这块土地上。在本地活动的戏曲团体中,也培育了大批有相当造诣的演员。如刘玉朋、刘君秋、刘桂荣、黄云芝、赵风来、张全臣、王桂芳、党福修、张玉霞等等,他们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许多年来,菏泽戏曲团体在参加全国、华东区和省级戏曲汇演中多次获奖。在山东省第一届、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共获奖项60余个;在1954年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菏泽的《黄牛分家》《黄桑店》获演出奖,刘君秋、刘玉朋、刘桂荣、张春雷获二等奖,何东明、王庭臣获三等奖,张玉芝获乐师奖,充分体现了菏泽戏曲的强大阵容和实力,菏泽戏曲之乡的声誉响遍全省。1959年,古装戏《三拉房》三进国务院汇报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彭真、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79年,现代戏《相女婿》在晋京参加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上,获创作二等奖,演出三等奖。1992年,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天下敌意团"优秀剧目展演上,大型现代戏《生儿容易养儿难》获六项奖。1995年,在山东省第五届文化艺术节上,菏泽地区的戏曲演出共获25项奖励,位居全省各地市之首。在历次汇演、调演中,菏泽共有30余个剧本获剧目奖或由出版社出版发行。马家振创作的大型现代戏《法魂》和《龙门渡口》先后获省“五个一精品工程”精品奖。

3.2发展状态分析

众多传统文化随着社会发展逐渐衰落,菏泽戏曲也不例外,尤其在城镇地区。主要表现为听众数量锐减,从业人员减少,戏剧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力降低。戏剧这类时间长,剧情复杂且有深度的艺术表演形式愈来愈不被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所接纳,人们似乎更偏向于碎片化且容易获取的娱乐项目,如短视频与微博。

戏曲衰落的原因众多:社会关注度不高、戏剧作品难引起当代人共鸣,难以在年轻人中拓展受众、商业模式不成熟。

从社会角度来说,社会给予戏剧的关注度很低,如今无论是电视上还是网络上,都鲜有戏剧的影子。戏剧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力和存在感都机器弱小。

从戏剧艺术本身来说,高度程式化的表演、陈旧的剧目、缓慢的节奏和单一的视觉效果,令现如今的传统戏剧难以为看惯了声光化电演出的人们所接纳。

从商业模式来说,戏剧没有足够的社会关注度,也没有足够的流量,除了线下表演少有变现方法,使得戏剧的商业价值不高。

从戏剧演员角度来说,当前的戏剧界不少演员都有“第二职业”,很多人需忙完其他工作才能投入到戏剧的发展中,少有专业演员。养家糊口似乎是艺术表演者无法回避的话题,低下的商业价值使得从业人员收入微薄,难以有足够的积极性驱使他们磨练技艺及创作剧本。台上光鲜亮丽威风阵阵的演员台下或许还要为生活劳累。除了少数演员尚能参加电视表演或戏剧颁奖,大多数戏剧演员仅仅是能糊口,在这点上戏剧行业倒是和直播行业有相同之处。对许多戏剧演员而言,表演并不是职业,更像是爱好。

3.3衰落的原因

从戏剧艺术本身来说,高度程式化的表演、陈旧的剧目、缓慢的节奏和单一的视觉效果,令现如今的传统戏剧难以为看惯了声光化电演出的人们所接纳。

从商业模式来说,戏剧没有足够的社会关注度,也没有足够的流量,除了线下表演少有变现方法,使得戏剧的商业价值不高。

从戏剧演员角度来说,当前的戏剧界不少演员都有“第二职业”,很多人需忙完其他工作才能投入到戏剧的发展中,少有专业演员。养家糊口似乎是艺术表演者无法回避的话题,低下的商业价值使得从业人员收入微薄,难以有足够的积极性驱使他们磨练技艺及创作剧本。台上光鲜亮丽威风阵阵的演员台下或许还要为生活劳累。除了少数演员尚能参加电视表演或戏剧颁奖,大多数戏剧演员仅仅是能糊口,在这点上戏剧行业倒是和直播行业有相同之处。对许多戏剧演员而言,表演并不是职业,更像是爱好。

四、戏曲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4.1戏曲艺术的价值

4.1.1历史价值

一方面戏曲将那个时代的艺术形式代代传承下来;另一方面,后时代的人可以通过对原戏剧素材或主题的不同理解、不同处理、不同反应、不同评价来和古人对话。经典剧目不仅对戏曲史本身发生影响,更加持续地对一代代戏曲受众发生重要影响。虽然它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和社会,但由于表现出对人性问题的关注,在斗转星移之后持续地激起回声,人性探索是永恒的课题,传统经典戏曲在这方面为我们奠定了丰厚的基础。品味“经典”,需要当下人以视域融合的方式重新解读,由此,今人与古人展开对话,传统与当代融会贯通。

4.1.2文化价值

可以启蒙人民知识,教会国人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中国戏曲里边忠学书义、七义礼智偏都有。一个好的文艺作品,一定是在当代引起广大受众的共鸡,香则站不佳柳。这方面有两个问题:一是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念,要美,要好听,好看;是要有现代的思想意识,只有如此,才能体现出文化价值。

4.1.3技术价值

菏泽八大剧种分别是山东梆子、大平调、枣梆、柳子戏、大弦子戏、两夹弦四平调、豫剧。这里曾走出了柳子戏著名演员张春雷,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崔兰田,全国梅花奖演员朱桂芹等一大批优秀的地方戏名家,戏曲在技术上的价值将成为“戏曲之乡”的标志性建筑和对外宣传交流的文化窗口。

4.1.4现代价值

戏曲艺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集大成的代表,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度、文化品格、审美理想和价值追求,也具备重要而丰富的当代价值。思想意蕴方面,传统戏曲中的人民性精华根深蒂固地融入了民族血脉之中。批判黑暗和丑恶,反抗强权和压迫,追求光明和美好,向往自由和民主,至今依然是鼓舞民众砥砺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艺术形式方面,戏曲艺术构成元素的多元化合、表现原则的集中而强化的鲜明的地域文化风格,使它具备了独人一无二的审美属性,体现着民族独特的审美原则、思维习惯与认知方式。开掘传统戏曲的当代价值,既要实现戏曲作品的思想、意识及人物形象的当代转化与发展,又要在创造崭新舞台语汇、拓展当代戏曲表现力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对戏曲的扶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戏曲进校园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茶。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掘传统戏曲的当代价值。

4.2戏曲艺术的可能性分析

菏泽市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对本地戏剧事业的发展,每逢重要演出,都要亲临现场观摩。最近,菏泽大剧院的完工并交付使用,必将对菏泽地方的戏剧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和产生良好的影响。今天,戏剧作为一种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也会起到独特的宣教作用。

4.3戏曲艺术的传承与保护路径探索

一、实施“戏曲艺术振兴工程”,政府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把关心和支持戏曲艺术发展作为重点对象。制定戏曲近期和中、远期保护规划,建立、完善戏曲的经济扶持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菏泽市戏曲艺术事业。

二、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培养后继人才传统戏剧传承人掌握着各剧种的表演技艺、专业知识技巧,应积极鼓励他们对自身技艺的传承,自觉履行培养后继人才的职责和义务,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

三、完善戏曲艺术传承机制对于菏泽地方戏曲剧种进行摸底排查,建立专门的档案,配齐传承人,像其他非遗传承人那样实行专项经费补贴,明确带徒及传承责任,鼓励其带班演出并给予补贴,保证存留于民间的地方戏曲剧种得以传承发展。积极开展地方戏曲“音配像”工作,精心遴选各剧种优秀传统保留剧目,以“音配像”的方式完整保存。同时做好确已消亡和濒危的地方种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四、开展戏曲艺术“进课堂”“进校园”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培养戏曲未来的观众,为戏曲艺术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举办众多戏曲艺术主题活动,建议相关部门经常性组织举办戏曲剧目展演、演员比赛、票友活动等,不断推出精品剧目和艺术新人,展示戏曲艺术最新发展成果。

六、群众应认识到戏曲文化的魅力和戏曲传承的重要性,在爱好戏曲的前提下,积极学习戏曲知识,宣传戏曲文化,使戏曲不断传承下去。

总结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当中,日益兴盛的戏曲会慢慢深入人民的生活,菏泽,这一“戏曲之乡”也将成为一支蓬勃奋进的生力军,走上带有戏曲特色的发展道路,这在曹县楼庄乡体现的尤为明显。在那里戏曲逐步改善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对党要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不可低估的示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