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家乡文化 追寻传统记忆

2020-09-04山女青协

中国青年网青岛9月4日电(通讯员 徐小雨)为了解家乡乡土文化,感受家乡文化底蕴,山东女子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三下乡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于8月16日上午在青岛市莱西市展开了一场有关家乡文化的探索之旅。志愿者们从文化中心出发,依次抵达档案馆、美术馆、博物馆和民俗馆,沿途参观了家乡的古建筑,从实践中感受家乡文化魅力,弘扬家乡优秀文化传统。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乡土文化更是在人们出生到成长过程中对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探索家乡文化,实践队成员决定从市文化中心开始,通过查阅图片和档案的方式了解家乡传统文化底蕴。

寻笔墨影音,探“前世今生”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首先,实践队员来到了文化中心,打算从文化中心的图片展与地方志中探索家乡的“前世今生”。市文化中心影像展馆中的一张张老照片,在光影变幻中,向人们诉说着家乡的过往。实践队员们聚精会神地看着这些老照片,透过影像,队员们看到了家乡的发展历程和风土人情,时不时讨论着记忆中和故事里耳闻目见的家乡过往。社会更迭,时代变迁,很多老建筑、老物件如今已然不见了踪迹。在时代变换中,总有一些文化和标志注定要被湮没在历史中,留存在特定的时代里,而这些照片就是关于它们最好的印记。虽然不能一眼千年,梦回某个时代,但人们依然可以透过影像感受到它们曾经的魅力。

图为档案馆内的地方志史料中青网通讯员 迟天骄 摄

为了将影像与文字结合,全方位地感受家乡近现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走出文化中心后,实践队员们紧接着来到了市档案馆。在市档案馆中实践队员了解到:家乡的历史与文化上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夏朝,《尚书 禹贡》中就有关于家乡的记载。队员们向工作人员求证后,也了解到坊间关于家乡名称的由来实则是大家的误传,并不准确。千年前的先人们在这片土地上春耕夏耨,秋收冬藏,种植小麦,因而家乡这片土地被称为“莱子国”(“莱”在古语中即小麦的意思),后演变为今天的“莱西”。在档案馆中,队员们以一种理性客观的态度认真了解和学习了家乡的历史,对家乡文化有了更为准确的认识。

往事越千年 传承记心间

历史并非缥缈地存在于照片与文字之中,古建筑和博物馆就能让人们真正触摸那段历史。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们从探寻家乡古建筑出发,去到博物馆、民俗馆,真真正正地感受家乡的厚重历史和绮丽人文。

志愿者们乘船来到位于月湖湖心岛的揽月楼,“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作为家乡的标志性建筑,实践队员们对揽月楼熟悉且亲切。雕梁画栋,檐牙高啄的建筑特点使它被大众所熟知与夸赞。湖心岛上有不少外地游客参观,实践队员们作为东道主,兴致勃勃地当起了半日导游,热情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家乡充满历史底蕴的建筑与人文。其中几位游客对志愿者们的讲解颇有兴趣,边听边向志愿者提问。在志愿者的详细解答下,游客们对莱西市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也增添了更加难忘的记忆。

图为揽月楼一角。中青网通讯员 董成龙 摄

位于商业街中的福顺德古楼是莱西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但是实践队员实地考察后才发现,这座古建筑并非像大家想象中那样被悉心呵护。主体建筑虽然保存完好,但是外墙上有大量乱涂乱画的痕迹,且建筑室内被改造成了一个现代咖啡馆。针对福顺德古楼的保护现状,实践队员们在商业街进行了随机调查,并获得了街上许多市民的配合。通过随机调查,实践队员对人们关于家乡文化的认识程度有了初步了解:大部分年轻人对这处福顺德古楼了解甚微,而中年人对这座古建筑大都有所了解,这就说明了年轻人与历史文化的脱节现象较为明显。在调查过程中,队员们向部分受访者介绍了宫氏宅邸的历史,希望通过此次随机调查,提醒人们关注身边的乡土文化。

一物汇历史,一馆品千年

此次探索之旅的最后一站是博物馆,队员们与那些已经等候千年的宝藏们来了一场浪漫的邂逅。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既看到了新石器时代各种古朴的石器,也看到了近现代别具风格的名人字画。队员们对这些文物兴趣浓厚,认真听讲解员讲解的同时,积极询问有关文物的相关问题。当人们从电视、手机或电脑上看到那些文物时,或许会感叹它绝美的技艺,精巧的做工,但真真正正站到文物面前时,才会感受到那穿越千年的震撼与感动。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博物馆。中青网通讯员 董成龙 摄

家乡的厚重历史和绮丽人文是滋养家乡人的精神钙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一时一刻的事情,需要的是家乡人的共同努力。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走进历史,回溯过往,忆来路,辟新途,在对家乡文化有了更深刻了解的同时,也更坚定了尽己所能保护和传承家乡文化的信念。一审编辑 邓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