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学子赴皖西南调研乡村治理新模式

2022-07-05挺秃然的

中国青年网宣城7月5日电(通讯员 徐海燊)6月25日,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探索典型乡村地区基层治理模式的创新路径,“合肥工大新时代乡村治理模式创新调研服务团”师生一行11人在指导教师檀江林教授、钟娟副教授的带领下,前往望江县漳湖镇日星村、回民村等单位,围绕基层治理模式创新与情理法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这一课题,深入实地开展访谈调研。

协商议事制度好,群众有事好商量。调研服务团队首先来到了漳湖镇日星村党群服务中心与村两委主要领导开展了深度座谈交流。就队员们关注的基层治理问题,吴生苗书记介绍道,日星村是由原来三个村落整合而成的纯移民村,及时化解移民群众们的纠纷矛盾对于维持村落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针对乡村基层治理难的问题,日星村在结合本村特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行了有益探索。近年来日星村大力推进民主议事制度,制定了科学完善的协商民主议事工作流程,搭建了协商议事工作平台,定期召开日星村协商议事会议并吸纳村干代表、乡贤代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作为议事主体成员,将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都拿到议事会上民主讨论决定,全村上下都形成了“有事情好商量,都发言不偏激”的良好治理氛围。通过协商议事制度来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从前棘手的邻里纠纷、土地纠纷等问题现在都已得到妥善解决,邻里间的日常生活更加和谐了,乡亲们的热络劲又回来了。



图为调研团队在日星村与当地村干座谈交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徐海燊 摄

网格管理效率高,村规民约效果好。如何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做好基层乡村综治、推进乡村振兴?日星村的实践举措给出了答案。日星村在贯彻落实上级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将“网格管理制”与社会综治、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工作结合起来,将村域划分为6大片区,设立“网格长”加“网格员”两级责任网络。及时发现、快速响应、方便群众的优势使得“网格化管理”模式得到村民群众们的一致好评。此外,日星村还通过民主程序制定了本村的村规民约,细致入微的村规民约与宏观指导法律相辅相成,增强了法治在基层乡村的适应性,也提高了村民们守法用法的意识。

民族团结一家亲,红色基因增活力。为了深入探究不同类别乡村治理模式异同,总结先进治理经验,调研服务团队第二站来到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漳湖镇回民村进行调研考察。

在与村支书刘卫东的交流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回民村是望江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也是皖西南地区回族人口最多、聚居密度最大的民族村,民族特色十分显著。此外,回民村的红色积淀还十分深厚,在“回民渡江突击队”老船工董玉发的介绍下队员们得知,在73年前,回民村的72名回民船工组成敢死队,冒着枪林弹雨护送解放军横渡长江,锻造了弥足珍贵的伟大渡江精神。



图为团队成员对老船工董玉发进行深度访谈。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雪 摄  

回民村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更是不断加强党建引领,建立了“一约四会”机制体制,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等“四会”制度,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当地村两委还立足回民村特色,注重发挥红色乡情在矛盾化解中的作用,整合优化红色资源,深入挖掘渡江战役革命斗争史等红色史料,讲好回民船工支援解放军渡江等红色故事,让党员群众在革命教育的洗礼下发扬伟大渡江精神,将红色基因的种子润物无声地埋入村民心田,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注入了源源活力。

日星村、回民村在实践中摸索出了适合自身的治理模式,为其他类似地区乡村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次实地调研活动将为实践团队推广以大别山老区为代表的典型乡村在基层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提供契机,推动各地乡村互学互鉴,达到联动乡村治理的积极效果。实践队员纷纷表示本次调研活动进一步开阔了研究思路,积累了案例经验,收获颇丰。

图为调研团队在漳湖镇司法所调研后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何烨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