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象,革命荣光

2018-09-05李瑾

中国青年网乌兰察布9月5日电(通讯员 李瑾)73年前,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场历经14年的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最终胜利彻底结束。在抗日在战争的烽火中,解放战争的硝烟里,抗美援朝的沙场上,诸多优秀儿女视死如归,以身殉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事业中,不少英才俊杰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献出宝贵的生命。英魂常在,浩气永存,革命精神薪火相传。8月14日,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助力精准扶贫,实现质量兴农”三下乡实践队前往张库大道·嘉卜寺尔驿站,走访了化德县秋灵沟——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守备一师师史陈列馆,并参观了纪念馆。队员们在纪念馆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琪 摄

据负责人介绍,化德县“张库大道”、“嘉卜寺尔驿站”的历史沿革,依托张库古商道这一载体,主体雕塑沿呈驿站风情。驼队由2米×100米道路和4.5米高骆驼12峰、3.3米高人物4名组成,配建驿站、蒙古色、金界壕地域名称等情景剪影930平方米。组雕工程的实施,以写真的手法再现我县当年“张库大道”商贸往来、文化交融的繁荣景象,深挖历史文化,意义深远。随后,一行人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守备一师师史陈列馆。据了解,一九六九年到一九八二年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一师奉命驻防于化德地区。为赢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该师官兵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保持和发扬了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出色完成了戍边卫国的光荣任务,创造了享誉全军全国的“干枝梅”精神,受到了中央军委的表彰。

队员们在张库大道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琪 摄

十余年间,在国防施工、战队训练和抢险救灾中牺牲的烈士,长眠于阵地之上。他们的热血浇灌着“干枝梅”,千秋万代生生不息;他们的英灵与阵地同在,与日月同辉。 这里的负责人向志愿者们介绍了老兵们的故事,是那样的振奋与感人。讲解员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实践队成员们了解到了很多从前并不知晓的革命事迹。北京军区守备一师是一支年轻的部队,从北京军区工程兵工区,到守备一师,再到守备一旅,部队扎根边疆、戍边御敌,在祖国的北部边疆浇铸起了一条钢铁长城。他们对祖国、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他们以无私奉献、视苦为乐、坚韧不拔的精神,忠实地守卫着祖国的边疆。这是一支把自己青春年华奉献给国家边疆建设、让人民群众放心的部队。这次“守备一师师史陈列”,就是用当年图片和实物缅怀这支听党指挥、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为国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英雄部队。守备一师在驻防化德县期间,得到了化德县县委、政府和广大农牧民拥戴,军民共建之花开遍化德大地。在部队撤销番号后,化德人民仍然心系部队,保护阵地设施,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善原部队驻地周边环境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又一次诠释了军民共建的领歌。

队员们听讲解员依图讲解当年的历史故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武峻毅 摄

通过“关心厚爱”、“戍边卫国”、“苦练精兵”、“艰苦创业”、“军民联防”、“首长关怀”、“雄狮劲旅”等板块,志愿者们真正意识到了革命是如何一步一步艰苦地走向胜利。今日,这里深厚的红色历史积淀融入生命,为生活添上一道浓厚的色彩。追寻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身临其境地体会当时极为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危亡时刻唤醒民众、团结抗战的伟大创举。品读了革命烈士的崇高和不朽,铭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缅怀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队员们参观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守备一师戍边纪念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金钰 摄

观展览,了解宏图大略;听讲解,追叙过往风云;看实物,激战如在眼前;访旧居,深感伟人情怀。此次“助力精准扶贫,实现质量兴农”三下乡实践队红色教育活动既是一次关于信仰和理想的精神远航,也是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接受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一次精神洗礼。国有难时他辈赴,今朝崛起吾辈筑。中国抗战熔炼出 的宝贵精神财富应该薪火相传。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真学习老一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璀璨的英雄精神之光为导航,时刻牢记历史使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担负起时代的责任,为实现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队员们与大炮一起拍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琪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