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学子三下乡:传统文化进社区 爱国情怀入童心

2021-08-02

中国青年网武汉8月2日电(通讯员 周曾超 高晨露 胡翱)留守儿童是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群体,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牵动着许多人的心。本着为留守儿童的成长贡献绵薄之力的初心,7月14日、15日,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炬才”服务队前往武汉市江夏区山坡社区,同当地留守儿童一起开展了观爱国电影、唱红色歌曲、跳民族舞蹈、做传统手工等一系列活动。

“原来五星红旗的旗杆是这样做成的,我终于知道啦!祖国妈妈真不容易,真厉害!”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制作国旗旗杆的镜头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7月14日上午,志愿者通过在社区文化站开展爱国主题观影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下接受爱国教育,并在志愿者的讲解下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志愿者原本担心孩子们年龄小,好动,可能会导致观影效果不理想,但实际上,在整个影片播放期间,孩子们都聚精会神,认真观看。

图为志愿者陪同孩子们观看爱国主题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曾超 摄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孩子们悠扬的歌声从社区活动室传出。7月14日下午,志愿者在活动室教孩子们唱《映山红》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红色歌曲。“我会唱,我会唱,我老是听我的爷爷在家唱这个。”一位小男孩兴奋地举着手抢着说。志愿者不仅教孩子们唱红歌,还给孩子们讲解歌词的内容,分享歌词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歌词中所体现的革命人物的英勇事迹。

一般而言,对小朋友进行爱国教育,靠使用那些深奥的理论、著作是行不通的,应该要结合小朋友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去开展。而观看影片、学唱红歌等寓教于乐的形式,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先辈们的革命精神,让他们的心灵受到触动。

在唱歌的过程中,志愿者拿出来了葫芦丝进行一些简单的伴奏。孩子们看到后,纷纷想体验一下这一中国传统乐器。志愿者谭倩便发挥所长,手把手地教孩子们用葫芦丝吹奏一些简单的旋律。趁孩子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志愿者趁热打铁分享了古琴、笙箫等传统乐器以及宫商角徵羽等乐理知识。在互动环节,志愿者演奏了经典曲目《月光下的凤尾竹》,孩子们则随乐而舞,其乐融融。

图为志愿者手把手教孩子们学习吹葫芦丝。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曾超 摄

“你在这里跟着哥哥姐姐们一起学习,奶奶一会儿就来接你……”15日一大早,家长们便把孩子们送来,放心地交给了志愿者。上午,志愿者在文化站舞蹈房为孩子们开设了舞蹈课。考虑到大多数孩子没有舞蹈功底,志愿者便教给孩子们一支简单易学的舞蹈。志愿者首先示范基础舞蹈动作,帮助孩子们进行热身。小朋友跟着志愿者的节奏一起旋转、跳跃,一开始有的孩子还跟不上节奏,志愿者便手把手地教孩子们跳舞,孩子们慢慢地不再拘束,舞姿也越来越舒展。这时,志愿者为孩子们表演了孔雀舞等民族舞蹈,孩子们纷纷凑上来,模仿得有模有样。表演结束后,孩子们意犹未尽,纷纷讨论说:“中国传统舞蹈真好看!以后想学新疆舞,也想学舞剑的舞蹈……”

图为志愿者教孩子们跳传统舞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曾超 摄

“姐姐,我叠的千纸鹤好看吧!我奶奶肯定也会喜欢。”一位小朋友举着自己的折纸作品骄傲地向志愿者展示。15日下午,志愿者在活动室为孩子们开设了手工折纸课。开始上课后,孩子们都端正身子,瞪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志愿者,期待着这堂传统手工课程。志愿者将提前折好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折一件作品,回家送给爷爷奶奶?”孩子们纷纷点头。志愿者将折纸分发下去,耐心地把折叠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教给孩子们。几次对折,反复重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孩子们都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千纸鹤、小船、玫瑰花等手工折纸作品。

图为孩子们高兴地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曾超 摄

山坡社区书记何义为志愿者点赞,他表示:“湖工大职师学院的“三下乡”队伍,为孩子们带来了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便是‘爱国教育’与‘文化自信’从娃娃抓起。”

一审编辑 马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