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师学子三下乡实践纪实: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

2021-09-13卡卡

中国青年网桂林9月13日(通讯员 吴佩霞 黄静娟 苏莹)为了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助力乡村振兴。8月1日到8月6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红色边关队”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毛竹山村、湘江战役纪念馆开展了为期6天的系列“宣讲党史,谋划乡村振兴”活动。

重温长征精神,宣讲湘江战役历史

8月1日,项目组来到位于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境内的湘江战役纪念馆开展志愿讲解服务活动。通过志愿讲解,此行不仅了解湘江战役的历史,重温红军长征精神,更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怀念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是对党史的学习,更是不忘初心走好新长征路的宣言。每个人有自己的使命和担当,要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四史”,传承红色基因,积极服务乡村振兴。

图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实践服务队向游客讲解湘江战役的故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思瑜摄

讲好红色文化故事,传承红色文化精神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百周年,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的党史学习教育,提高基层组织对爱国教育的影响,引导广大基层群众树立以长征精神为自身内涵,学习长征坚忍不拔的精神,传播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8月2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实践服务队走进毛竹山村,为村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本次专题讲座的主要内容为:唱一支红歌、听一次党课、邀请一位老人讲述红军故事以及党史知识竞赛。

图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实践服务队为毛竹山村的村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黎洁霞摄

背靠百年大树,讲述红色文化故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实践队在2021年8月2日组织了毛竹山村的基层党员、群众学习了围绕“百年奋斗史再识奋斗精神”开展了专题讲座。

宣讲活动开始,由主讲人带领毛竹山村基层党员、群众合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会议气氛热烈。在会议的过程中,各位党员同志、村民们集中精神专心致志的听主讲人讲课。讲到翻天覆地时期的内容时,村民们分享了如何传承红军长征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党员干部通过带领村民种植葡萄致富的感人故事。村民们表示,毛竹山村能迎来富裕生活的好日子,靠的是发展葡萄产业,一路走来,实属不易,村民们发扬红军长征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走出来的致富路,所以毛竹山村的村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这片充满红色革命气息的土地上,村民们对红色文化有着很深的理解和认识。在红色文化知识竞答中,村民们积极抢答,拿到了鸡蛋、挂面等奖励,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红色文化知识抢答接近尾声,主讲人邀请村里老人为大家讲述了红军在毛竹山村发生的故事。老人回忆道:湘江战役当年红军经过毛竹山村时,枪声连绵不绝,村民为掩护红军,充分发挥毛竹山村地形优势,与敌军斗智斗勇。村旁那棵八百多岁酸枣树的大窟窿,就是村民掩护红军撤退时被敌军用手榴弹炸出来的。

活动结束后,项目组团队成员与参加讲座的村民进行交流。村民们表示,毛竹山村能够发展葡萄产业,政府起推动作用,为了使葡萄增产,长期派技术员指导。村里党员起着带头作用,如今的幸福生活,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走出来的。

座谈得实料,青年创振兴

8月3日至8月6日,项目组成员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毛竹山村的历史、文化及葡萄产业发展状况,与毛竹山村村民交谈了村落的规划,以及如何把葡萄产业与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相结合,共谋乡村振兴之路。

图为黄小芬老师为村民讲解助力乡村振兴特色文创产品想法。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思瑜摄

曾经的毛竹山村以种植柑橘、水稻、油茶等农作物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但传统农作物存在销售价格低、产量少等问题,村民生活普遍困难。时至今日,毛竹山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毛竹山村为什么能在这短短二十年的时间有这么大的变化?

“说起毛竹山村能有这么大的变化,要感谢政府。”毛竹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新明说。为解决毛竹山村贫困问题,当地政府派专家过来检测土壤以及气候环境,给村民带来技术支持。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全村共种植葡萄32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葡萄近3000亩,依靠这一产业实现了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元的可观效益。谈及毛竹山村未来规划时,王新明表示接下来打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改良葡萄品种提升种植技术,争取让葡萄价格再翻一番。

本次红色宣讲活动的开展树立了村民的家国情怀,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宣讲后的座谈会上,村民们纷纷表示愿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先行者,以实际行动诠释长征精神。实践队员们也将所学文化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红色文化的繁荣,助力乡村振兴,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充实,不断完善自我。

图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实践服务队在湘江战役纪念馆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黎洁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