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教导,桂航“我在窗口写青春”实践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022-08-19郭永杭

中国青年网桂林8月19日电(通讯员 郭永杭 )为了响应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时代号召,更好地理解和巩固脱贫攻坚事业的伟大成果,在乡村振兴热潮中寻找共富之路。7月19日至22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我在‘窗口’写青春”实践团前往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以及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开展了以“拾忆三代人·同寻壮乡共富‘密码’”为主题的2022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1年4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广西桂林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随后,习近平来到才湾镇毛竹山村,考察推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情况。

一、铭记历史,传承红色血脉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汲取党的红色力量。7月19日,实践团走进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开展“重访英魂故里,汲取奋进力量”的学习调研活动。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的第一站就是来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习近平表示,我到广西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这里,目的是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路上,我们要抱定必胜信念,勇于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看馆内图片背后的故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杰国 摄

成员们参观红军长征湘江纪念馆,仔细学习了当年中国工农红军浴血奋战、血染战场的悲壮历史,切实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辛,让实践成员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随后,实践团队前往纪念园区,瞻仰了浮雕《红军魂》,并以对浮雕三鞠躬的形式表达对英勇牺牲的红军战士们深切的悼念,重温了入党誓词,坚定奋进的决心。缅怀革命先烈,是对历史的回眸,坚定自身信念,是对未来的展望,二者合并,更是对祖国做出巨大牺牲的战士们最深沉的告慰。

此次参观学习活动,团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红军战士“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伟大革命精神以及“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实践团成员表示,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必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积极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永远铭记和珍视湘江战役红军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以坚定的信心、昂扬的斗志奋力走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努力在探寻共富的路上,绽放青春光芒。

二、共同富裕在路上,实地走访聊民情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广西考察第二站便是毛竹山村,习近平步行察看村容村貌,并到村民王德利家中看望,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家常。习近平指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希望你们依靠勤劳智慧把日子过得更有甜头、更有奔头。要注重学习科学技术,用知识托起乡村振兴”。离开村子时,习近平向村民挥手致意。他深情地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回顾习主席考察调研的足迹,再见鲜活场景,重温暖心话语,牢记初心使命,7月20日,“拾忆三代人·同寻壮乡共富‘密码’”实践团走进毛竹山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们交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乡风文明建设,走读毛竹山村振兴经验,拾忆当地祖辈、父辈、吾辈三代,挖掘奋斗历程,助力乡村振兴,最后结合自身书法技能,开展“走读壮乡共富路,墨染乡村新画卷”书法教学活动,携手前行在乡村振兴这条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唱响“我在‘窗口’写青春”时代最强音。

①深入田间调研,了解乡风民情

实践团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曾经的毛竹山村以种植传统农作物谋生,生活普遍困难,如今,这里变成了“毛竹山,葡萄香,家家户户住楼房,共同富裕奔小康”。当地人对村中的生态环境都较为满意,医疗条件也有保障,但交通稍有不便。

实践团队与务完农回家的王世龙相互交谈,了解到,他的两个孩子都已全部大学毕业并步入了社会打拼,在政府的扶持和村干部的带领下,他和妻子如今在家种植着七八亩的葡萄地,每年都能获得一笔不错的收入。王世龙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着“多亏了村委干部带领我们种植葡萄,让我和妻子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走在毛竹山村的村道上,实践团一行发现3.5米宽的绕村水泥路被青山绿树掩映,开得正盛的葛根花散发着阵阵清香,村内一栋栋小洋楼规划有秩排列整齐,远处成片的葡萄园硕果累累正值丰收佳节,一直延伸到山脚之下……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画卷映入眼帘。

图为实践团队与王世龙走在田间小道上。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豪 摄

②进村入户看变化,红色文化润心田

实践成员通过一家一户走访、填写调查问卷、发放理论宣传单等方式,了解居民对当地乡村文明建设的看法和建议。居民十分热情,不仅认真地填写调查问卷,对于实践成员的问题也是一一回答。

实践成员随即走进红星家宴馆对老板进行了采访,“现在每天都有游客到村里,今年我们村已经开了4家农家乐,我们家的馆子也是刚开业一个多月,乡村旅游也给我们增加了不少收入。”家宴馆老板王淑华热情地介绍,村子离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仅十分钟的车程,许多游客会在参观完后到毛竹山村游玩吃饭。在聊天过程中,实践成员顺手帮助馆子刷碗筷,传递青春正能量。

沿着村道一直往里参观,实践团队探访了村民王德利的家中。王德利清楚实践团队的目的之后,十分热情地接待了实践团成员们,说起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他家唠嗑的情景,他感慨犹在昨日。如今他家不仅发展了葡萄产业,还在自家门口开了一间小商铺以增加收入,葡萄也有了毛竹山品牌的乡村特色包装。王德利高兴地说道,“自去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才湾镇毛竹山村之后,为追随习总书记的足迹,许多游客都来到毛竹山村参观留影。在毛竹山学习借鉴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工作经验的游客,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当地餐饮业的发展。”

当被问到村里乡风文明建设如何时,王德利说:“如今的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邻里之间的关系自然更和谐了,而且村里面还挺重视文化建设的,有村规民约,还有设立图书室、体育健身设施。”一位实践成员随即感慨道,“幸福,写在了毛竹山村里的每一个村民脸上,如今的毛竹山村人正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再长征的动人故事。”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王德利谈话。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杰国 摄

③感受小葡萄“串”起的乡村振兴梦

远处山水如诗画,田间葡萄吐芬芳。正赶往葡萄地的村民陈云秀和实践成员说,“以前村里很多都是泥瓦房,到处是泥巴路,通过卖葡萄致富以后,村里统一规划,拆除旧房子,建起了新的楼房,完善了水、电、路、网等公共设施。乡村发展地越来越好了,她和老伴可以通过种植葡萄来富裕生活,子女们也能在外安心工作。”

来到葡萄园,正在采摘葡萄的蒋军秀,热情地带着实践团队参观葡萄地,“过去是种植户盼着老板上门收葡萄,现在毛竹山的葡萄刚上市就受到游客追捧,根本不愁销路。新鲜的葡萄也有了更好的价格,葡萄种植户收入几乎翻了一番。”蒋军秀笑着向实践团队介绍新品种葡萄“阳光玫瑰”,据她所说,这款新引进的葡萄品种又香又甜,去年游客到葡萄园里采摘,能卖到30元一斤。

毛竹山村的讲解员许玉玲把葡萄比作当地特色农业的闪亮名片,据了解,毛竹山村目前种植葡萄320多亩,包括南玉、红地球以及阳光玫瑰、春光、蜜光、妮娜皇后等新品种,2021年5月还申请了商标。全村46户家家都有葡萄园,多的有十几亩,少的也有两三亩,2021年人均年收入达到3.5万元,高于全县、全市乃至全国的平均水平,为中国的乡村振兴起到了典型的示范性作用。

葡萄种出了致富路,毛竹山村也成为了桂林市公认的葡萄种植专业村,还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葡萄近3000亩。实践成员在这里真切地体悟到一村富不是真的富,只有村村富才是富,这正是大家所期盼的共同富裕。

三、拾忆三代人,解锁共富“密码”

“泥砖瓦、生活苦、南瓜汤、有女不嫁毛竹山。”这是以前的毛竹山村;“葡萄藤上挂珍珠,产业兴旺村富裕。”这是现在的毛竹山村。走进这个乡村振兴样板村,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画卷映入眼帘。50多年来,毛竹山村三代不同的人,却找寻着同样的共富“密码”。

实践成员采访了身为祖辈的王世龙得知,他们那一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吃够了没文化的苦。于是,王世龙决心要让自己的孩子们学好文化,走出大山,当时王世龙的家还没解决温饱问题,却咬牙供养出两个大学生,据了解,当时的毛竹山村总共只有6位大学生。自1985年推行义务教育改革以来,有无数像王世龙这般的父母,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了诸多心血,只为他们有朝一日能成才。

身为父辈的王跃军给实践成员讲述到,十年前的毛竹山村对产业发展还并未制定统一的规划方案,王跃军作为当时留守在村里的一批年轻人,积极融入产业发展热潮,随着不断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如今的毛竹山村葡萄年总产量达到了100万斤以上,总收入超350万元,带动周边乡村发展葡萄产业2万多亩。截至2021年,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万元。

最后,身为吾辈的王嘉晨带领着实践成员去房间里看她在学校获得的满墙的奖状,并讲述了她在学校优良的表现。王嘉晨表示,长大想当一名乡村老师,还表示日后有机会有能力想要回家乡做建设,想让更多的大山孩子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毛竹山村的一个个小家仅是中国万千家庭的缩影,折射出的却是近代以来广西的发展变化以及在党领导下全中国4亿多家庭、14亿多人民共同追寻的共富梦。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回望百年,青春向党。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也应在自己的岗位上书写青春华章,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梦,在共富路上,还有无数密码等着我们去找寻,一起向着未来,携手续写新的时代华章!

四、“一竖一撇一捺”书写毛竹山村幸福篇章

为进一步推动大学生们为乡村振兴的文化赋能,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7月22日,实践团队以敢于创新的思想精神开展“走读壮乡共富路,墨染乡村新画卷”书法教学活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带领孩子们领略书法艺术魅力的同时,回顾毛竹山村的脱贫致富之路,书写出毛竹山村美丽生活、经济繁荣的篇章。

实践成员邀请了村里的小朋友们和他们的家长参与此次活动。在书法教学活动上,实践团成员们带领孩子们领略书法艺术的魅力,成员们从握笔姿势到写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笔顺等入手,手把手教孩子们书写,一竖一撇一捺,教授孩子们书写着毛竹山村幸福篇章。孩子们也仔细聆听团队成员传授的书法知识,一幅幅叙写着毛竹山村致富“故事”的书法作品跃然纸上,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了美好高雅的艺术种子。

图为实践成员与孩子们之间的书写字词互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杰国 摄

“村里原本不是种植葡萄的,是才湾镇妇联主席来村里调查时建议大家种植葡萄,虽然当时村里缺乏资金,但是后来在村上的老党员团结带领下,呼吁村民一起在镇上的农商银行集体贷款,便立马解决了缺乏启动资金的问题。”村民代表许玉玲给实践成员介绍到,毛竹山村的致富之路,离不开村民们敢于创新的思想精神,从种植传统农作物到种植葡萄,再到多元的艺术生活经济,是一条用勤劳双手开辟出来的道路,没有人为他们走在前方,他们就是这条路上的先行者。而再看今日,村民们更是融合了时代发展特色,依托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家门口建起了农家乐,积极利用电商平台、红旅文化、艺术文化等,实现着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本次活动也在合影留念中落下了帷幕。

此次走访调研暨书法教学活动,培养了实践团队成员的沟通表达能力,也让成员们认识到毛竹山村致富之路的根本所在,并且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领悟到了汉字和书法的强大魅力,培养起了良好的书写习惯。

正如习总书记在毛竹山村调研时所说:“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毛竹山村的脱贫致富道路亦是如此,实践团队此次深入毛竹山村调研,从不同角度体会发展变化,有助于团队成员上好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进一步知国情、明社情、察民情,在躬身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切身实地体会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