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初现诗意,振兴还需注新力

2021-09-18零七三幺团队

“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一代又一代的人扛过风雨,一棒接一棒地将发展的接力棒传下去,我们青年人应肩负起我们的历史使命,追光前行。

2021年7月5日至7月7日,湖南大学“零七三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卧龙村,调研了解卧龙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卧龙村的发展与巨变,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农家乐趣,同时我们也走进了卧龙村的红色历史,感受当地的红色底蕴。

来到卧龙村,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乡村田园的美好宁静。溪流和沥青公路并行着,于群山间奔腾而下,轻风吹拂带来清凉,孩童戏水,鸡犬相闻,一幅多么岁月静好的景象。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当地儿童在家长陪同下玩水。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邓鑫 供图。

我们参观了易地搬迁的旧址,真切地看到卧龙村的发展巨变,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到质的提升。罗老师是卧龙村的退休老教师,如今已是70多岁的高龄,却仍保持着劳作的习惯,他笑着对我们说:“就把它当作锻炼身体。”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队员与退休老教师交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邓鑫 供图。

除了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让人一饱眼福的秀美自然风光之外,卧龙村还曾是新四军的留守处。我们参观了保存下来的新四军驻守旧址,感受了当年红军走过的路。我不禁感叹,在美好画卷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与坚持。

英勇无畏的红军,坚守讲台的老教师,以及现在为乡村振兴而奋斗的工作人员们,他们接过时代的接力棒,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绘出时代的新貌。青年一代的我们,站在前辈打拼的基础上,展望着未来,现在时代的接力已经传至我们的手中,我们应肩负起我们的历史使命,为祖国的强盛出一份力。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卧龙村村口标牌。中国青年通讯员 岳佳骏 供图。

但是,我们在走访过程中也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留在村中工作的青年很少,大多只有老人常年在家。我们与村政府的接待人员交流时,他也表示卧龙村的发展面临着人才缺失问题,但同时他们也讨论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我们需要反思,在过去,我们很多年轻人因为迫于生计离开家乡,而如今家乡山美水好、经济发展,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要回到家乡,为造福家乡出份力?同样,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接受过高等教育,享受着国家的教育福利,是否更应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投身于其中?我曾读过一段话: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的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为了摆脱我们贫困的家乡,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

乡村振兴离不开大学生返乡。乡村振兴正面临着农业技术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村干部断层、无法紧跟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等问题,急切地需要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会借力的“新型农民大学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和强劲力量。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大学生能怀揣自己的乡土情怀,回到家乡,用自己的学识与知识,发挥自己的价值,为乡村振兴做出一份贡献。

三天三夜,这段短暂的卧龙村研学之旅,改变着我们对农村的刻板印象。而最大的收获,却莫过于是这次下乡走访,让我们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实际推进,乡村振兴给具有未知发展潜力的农村带来的巨大改变与不可忽视的未来前景。

通讯员 邓鑫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湖南大学“零七三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与卧龙村村干部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邓鑫 供图。

一审编辑:王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