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六尺巷文化之根,文明传承固本

2021-08-11屁der.

中国青年网桐城8月11日电(通讯员 王梦婷)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年学子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桐城一隅”暑期实践团队于2021年7月25日来到安徽省桐城一隅的六尺巷并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了整个过程。

传承六尺文化,建设美丽乡村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之间走,礼让站两旁……。”2016央视春晚上一首脍炙人口的《六尺巷》让坐落于安徽桐城一隅的六尺巷时隔百年再度进入了大众的视线中。

六尺巷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当地众多游客表示:“大多是听过六尺巷的故事,感于为官者的清廉以及他的博大胸怀,才让我们来一睹六尺巷。”据了解,当地政府表示也通过这种文化历史,开展了“美丽乡村”的建设,是为了“给乡亲们造福,乡亲们眼见着路宽了、水清了、村靓了,肯定是打心眼里高兴。”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村子修了路、建了公园,这是看得见的变化,看不见的变化是村民拧成了一股绳,是村民的思想认识有了质的飞跃,是村民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改造,这些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变化,让农村美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中央领导同志视察六尺巷后,地方开始加大力度宣传。因此,为家乡骄傲了好多下。
再后来,学习传统文化,在参悟到“礼让”时,开始对六尺巷故事有了一些思考。
午饭后在文化广场散步,几个年轻的妈妈探头探脑地为她们三四岁的孩子采摘鲜艳的早春花。

为官者德治礼序,六尺巷礼润党向

中纪委王岐山曾低调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当地居民了解后感叹道:“法律再健全、体系再完备,最终还要靠人来执行。领导干部如果在德上出了问题,必然导致纲纪松弛、法令不行,必然违纪违法、走向腐败。”我们国家这么大、有13亿人口,如果仅仅依靠法律治理,都退到了底线,那就会很危险。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文化精华。

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要求共产党人在实践中牢记根本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中锤炼党性,涵养内心的大格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立足岗位争作贡献;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守好人生的初心。

进退,对许多共产党员尤其是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是不可回避的字眼。“六尺巷”带给我们的思索是丰富的,张英身为一朝宰辅,退三尺之地,进百丈之德,换万世流芳。与现今社会一些官员公然违规违法、以权谋私,置社会的道德法律于不顾,可谓天壤之别。

文化经岁月,发展见峥嵘

六尺巷已经走过了一百五十余年,陪伴了一代又一代桐城人,见证了太多在当地广为流传的佳话。为了继续发掘六尺巷的文化内涵,让以六尺巷为代表的桐城君子文化,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老树新枝”,对六尺巷的修缮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2017年,六尺巷的修复工程得到批准,并要求加强广场周边立面与博物馆外观改造,形成统一协调风格,力求古朴典雅。截至目前,修复工作已经开工,墙体得到了的翻新,并安上了摄像头,六尺巷旁也可以了解到桐城文化,桐城人物,桐城故事等。虽然队员们如今看到的六尺巷已不是原本的面貌,可依旧能从那凹凸的青石路和两侧蔽天的大树一窥那个古老礼仪之邦的风尚,感受它旺盛的生命力。

现代版的“六尺巷”,既是礼让与和谐的象征,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结出来的一枚“文明果”,政府真正为老百姓办好事,让群众更有尊严地活着,这样的“文明果”就不会只有一枚,而是会挂满城乡的“枝头”,而且会年复一年地成长、成熟,永远都不会凋落!

人们都说小故事,大寓意,小道理,大哲学。六尺巷或许应该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背景下的印记。小巷的岁月是漫长而深远的。生活在小巷周围的人们,一代又一代,他们都沿着这条六尺巷,走出了通往巷外的大路。然而这种记忆会深深地定格在人们的脑海里。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六尺巷门头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梦婷 摄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实践队穿行六尺巷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梦婷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