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学生三下乡:问卷采访察民众之态

2018-08-08佚名

 中国青年网当涂8月8日电(通讯员 张莹)7月中旬,湖大新传院地方性非遗保护与传承实践调研团队在走访市级、县级文化馆之余向当地群众发放问卷和街头采访,进一步了解当地群众对太平府铜壶的了解情况以及对其即将消失事实的态度。

图为实践队员向街边民众发放问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莹 摄

安徽省当涂县是个稍显宁静的县城,有着江南水乡般温婉的气息。但7月10日、11日烈日高照,气温可并不友好,直逼火炉城市。虽然外界环境并不可喜,但是实践团队还是扫街式的“抓”人,丝毫不放过任何能获取信息的机会。
刚开始发放问卷时,还没来得及讲明来意,路人连忙摆手,一句话也不说便走掉了。可能是时间选择不当,天气过于炎热,行人不愿在户外多耗时间。于是,实践团队便转换策略,分组进门店里采访。就连实践队员去小商店买水的功夫,也不忘让老板填份问卷。

图为实践队员向群众发放问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金泽 摄

出于问卷样本年龄的均衡性和前瞻性,实践团队还去到了安徽工业大学发放问卷,进一步了解年轻一代对于非遗情况的认知态度。发放问卷的那天,正逢该校的考试,同学们一出考场便被实践队员们“抓”住采访填问卷,同学们一排排趴在墙上填问卷的样子挺像被老师要求罚抄的。

图为安徽工业大学被采访者填写问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金泽 摄

进行街头采访时,实践团队更是走街串巷,采访了当地布店的老板、牙医、饭店老板、老年大学的学生及馆长、新华书店的顾客等等。刚开始当地民众都是抗拒,表示“我不会”“你问别人吧”的态度,但是当实践队员简单说明来意及问题后,便侃侃而谈。

大部分民众普遍表示无法接受“部分非遗文化即将消失现状的事实”,而假如以“记忆性保护”的方式(保存文字记录及影像资料),民众普遍能够接受,他们认为,能够让下一代的人们记住这样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图为实践队员随机采访新华书店的顾客。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莹 摄

实践队员谈到:“这两天的问卷采访之行,是青涩的成长之路。采访过程常常闪烁着小感动,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位路过的老师,书卷气息十足,在接受我们采访之后,还对我们说了句‘加油!’,让我们十分受鼓舞。最后,问卷采访的结果也算是我们预料之内,情理之中的事,大众普遍都是不接受非遗文化的消失,但是迫于时代的发展也无奈的选择接受。消失与否虽不是我能决定的,但是我关注它。”
高尔基曾说“一门手艺的消亡,就代表着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消失。”我们无法阻拦时代的变迁,只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手艺,也许关注的人多了,这种文化的消失就能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