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激荡青春 青春承载志愿

2022-09-158007

2022年8月5日下午,我们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七名学生齐聚临沂市费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派费县石井镇石井村第一书记郭兰成、辅导员刘晓桐两位老师是我们的指导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三下乡”活动。在沂蒙革命老区、著名大青山突围战发生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进行以“红色传承、筑梦未来”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我回到了那个不平凡的岁月,偶遇了一个个传奇的故事,这是我人生中一个极其重要、终身难忘的学习机会。

8月6日早上五点多我们实践团队成员就起床了,做完核酸检测吃过早饭后就乘车来到了石井镇明德小学,在这里为31名留守儿童进行为期四天的支教活动。

刚开始,孩子们见到我们时每一张小脸都面带羞涩、腼腆,对我们充满了新奇,也不太愿意跟我们玩。看到这样,没有教学经验的我们还是有压力的,但我们那颗炽热的心没有畏惧,想法设法地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气氛慢慢的就活跃了。这群孩子里有一个男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特别调皮,还有个女孩子经常骂人,我们耐心地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话语,用心地与他们进行交流,教育他们要改掉坏习惯。期间,我们还教孩子朗诵诗歌、绘画、做手工以及辅导他们巩固知识,还带领他们观看了《长津湖》、《八佰》等爱国题材电影。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支教。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培元 提供

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们这次活动的重要内容,只有用心地耐心地与他们相处交流,才能让他们喜欢上我们。与他们的相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但是从一开始的拘谨到围着我们问东问西,我想我们收获到了他们的友情,我们已经走进了他们的内心。看着小朋友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我被他们感动着;但我也时刻牵挂着他们,为他们不能在外出务工父母的陪伴下成长而感到心酸。这四天里,我们也收到了淳朴善良的乡亲给予我们的赞许与感谢,这是他们对我们的肯定,我们感到十分快乐!

实践团的支教活动虽然短暂,但在活泼可爱的儿童心田埋下了一颗颗红色的种子,孩子们纷纷表示长大要像实践团的大哥哥们一样,努力学习,一心向党,做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同时,也让我们感悟到,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更多的人去关爱,关心他们的成长,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与快乐,让他们健健康康地长成参天大树。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培元 提供

8月10日,实践团参观了石井镇黄烟种植基地的智能化烤烟厂、半坡式太阳能板发电、风力发电等乡村振兴项目,了解了石井镇近年来为乡村振兴付出的不懈努力。在石井镇,当地企业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吸纳融资,积蓄实力与智慧,打造特色品牌,现代农业蹄疾步稳,大大促进了乡村新能源的发展;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快速进程和乡村振兴战略给整个乡镇带来的巨大变化,也坚定了增强本领,增长才干,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的决心。

图为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了解乡村振兴项目。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培元 提供

8月11日,实践团拜访了安乐村的“光荣在党五十年”奖章获得者有着74年党龄、今年已经94岁的王秀荣老人。我们聆听了她所经历的革命故事,当问及王秀荣老人入党动机时,老人说:“入党是一种殊荣,只有进步的人才能入党。我很幸运在冯指导员的介绍下,在大后方光荣入党。当时一心只求进步,为前方战士做好后勤保障,为党做出贡献。”通过寻访,实践团队员们切身感受到了老一辈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和为党与人民事业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前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培元 提供

8月12日至14日,实践团一行参观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和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旧址,深入学习党的历史,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坐落于费县大青山主峰西麓山凹处,是为了纪念山东党政军民在大青山突围中浴血奋战而建造的。2000年5月11日,中国共青团中央将大青山革命纪念地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2021年6月19日,大青山革命纪念地被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纪念馆位于费县石井镇高桥村,1936年6月,特委机关由枣庄迁驻这里,特委书记郭子化以坐堂中医为掩护,领导边区党的工作,组建抗日武装,使党的力量大大增强。看着一幅幅展板画面,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沂蒙儿女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展现出来的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它让我们震撼,让我们敬仰!通过参观,团队成员纷纷表示,红色之旅给大家带来巨大震撼,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该主动学习和弘扬红色精神和革命精神,学习无数沂蒙儿女、革命先烈大义凛然慷慨赴难的英雄气概,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听王秀荣老人讲解革命故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培元 提供

短短十天的实践活动,我们感受到了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让我们学会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场青春之行,将让我们在今后的岁月里走得更加坚定。如果说,参与实践团队,是一次颇具声势的大河奔涌,那么,进入大学两年的时间里,每个假期的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就是日积月累的涓涓细流,他们都是我青春的乐章,梦想的承载。一次次的社会实践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一次次记忆深刻的经历。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个人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收获与感悟。

图为孩子们的梦想。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培元 提供

病毒无情志愿有爱 2021年的寒假,是我上大学后的第一个假期。1月29日是大年初五,我来到了郯城街道西城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了我第一次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我主要的工作是对春节返乡人员情况进行登记,认真核实他们的返乡信息以及核酸检测时间,我力争做到了准确无误;同时,我也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发放防疫物资和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等工作。

三天的志愿服务工作,一个个高尚的灵魂在感染着我,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社区的基层党员干部挺身而出,成为战疫的先锋军,不畏艰险地站在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医务工作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救治工作的第一线,他们为了抢救病人长时间佩戴医用装备连续超负荷工作,他们的脸颊红肿了;为了抢时间救护病人,他们穿上了成人纸尿裤;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女护士剪掉了美丽的长发;还有的鼻梁被口罩和护目镜磨出了深深的印迹。

当然,我通过新闻报道还看到了许许多多逆行者的感人事迹,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召唤,肩负的是责任与担当,传递的是信心与力量,守护的是生命与希望;他们冲锋陷阵、无私奉献、默默奋战,守护着我们的生命安全,护佑着我们国家的安定,他们无愧于新时代的英雄。所有这一切,都坚定了我以后每逢假期就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决心。

图为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培元 提供

奉献爱心收获快乐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者精神。我每一个假期都热情地投入到志愿者行动中去,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志愿者精神。在安心老年公寓、盛康养护院里,我为老年人晾晒被褥、修剪指甲、打扫卫生;在西城社区西关三街,我去看望了因病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徐敏军老人,并送上了用节俭的零花钱购买的礼品;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我挥舞着指挥旗,劝导行人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文明交通;在汽车站里,我向旅客讲解春运安全的规定,帮助旅客托运行李,参与进出站乘客的疫情防控检查工作;在郯城县政府组织的2022年“春风行动”企业用工宣传招聘会上,我帮助摆放企业招聘展位,帮助散发用工宣传资料;在郯国古城的景区内,我帮助工作人员疏导游客,帮助环卫工人打扫景区卫生;在沂蒙革命纪念馆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的广场上,也留下了我打扫卫生、捡拾垃圾而忙碌的身影。

图为上述所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培元 提供

2021年6月1日至4日,青岛举办了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作为志愿服务者,我开阔了视野,长了见识,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期间,我和其他志愿服务者一起遵守组委会的各项规定,服从组委会的指挥和调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了组委会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向世界和社会各界展示了我们志愿者的良好形象,受到了组委会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作为志愿者,我献出了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关爱他人,帮助别人,去体验人生百态,去增长人生阅历,收获了无尽的感动与快乐。

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7月里,我在郯城党性教育基地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郯城革命斗争史纪念馆展厅志愿服务过程中,学习到了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成立的历史、鲁南地区革命斗争史以及郯城革命斗争史。

图为志愿者在听讲解员讲解革命斗争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培元 提供

在第95个建军节来临之际,我在家人的带领下到马头镇小马头社区凌高册二村寻访了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今年已经95岁的老复员军人凌振起。他复员回家后扎根基层担任支部书记,不居功,不自傲,遇到任何困难不向组织伸手求助,在基层工作战线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无闻,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家乡的建设。

图为看望老复员军人凌振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培元 提供

2022年7月27日,我在沂蒙革命纪念馆认真学习了“沂蒙精神展”的所有内容,了解了近代以来沂蒙革命的艰辛历程,深刻理解了沂蒙精神“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基本内涵及其历史价值、时代意义。

通过红色寻访、纪念馆学习,我聆听到了一段段革命故事,感受到了红色文化内涵,激发了爱国情怀,增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图为志愿者在沂蒙革命纪念馆学习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培元 提供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要继续奉献自己的力量,努力从一点一滴做起,传播爱心,传播温暖;继续追寻着那一份志愿者的梦想与快乐,融入到更多的为社会服务中去。我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努力学习成为新时代的的开拓者、奉献者,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通讯员:徐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