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品牌嵌入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以桐城“六尺巷”为视角

2022-12-09椿湫

报告名称文化品牌嵌入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以桐城“六尺巷”为视角

学校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李雪 陈雨诗 徐海燊 李湘怡 刘小婧 何烨璇

摘要以探寻中国式基层治理的可行路径为目标,以闻名遐迩的桐城“六尺巷”文化品牌为研究视域,以桐城六尺巷社区和桐城市人民法院孔城法庭为典型样本,挖掘“六尺巷”文化的深厚内蕴,梳理基于“六尺巷”文化的基层社区治理实例,从打造地域文化经典、创立独特地域治理品牌和构架多元治理机制等三个维度出发,把握“六尺巷”文化品牌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的核心内容,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总结梳理“六尺巷”文化品牌应用于社会治理的典型经验,即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智能化、法治化、专业化等“四化”水平,推动地方特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寻中国基层特色社区治理的可行路径,以期为全国类似地区提供借鉴,助力国家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六尺巷;文化品牌;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借鉴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图为调研报告研究思路设计。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1.文献梳理法

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党史县志等,进行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阅读、筛选、整合分析各种文献,把握相关对象的背景性知识,增强学术支撑。

2.实地调研及深度访谈法

2022年8月,调研团队前往桐城六尺巷、桐城市人民法庭孔城法庭、桐城文庙等地搜集整理一手资料,并与桐城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方岱宗、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黄涛、审委会委员胡立平、孔城法庭负责人张诚、文昌街道纪工委书记严云乐、政法委员叶贵明、办事处副主任胡洁、综治中心主任黄帅以及张英后人、六尺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耘深度访谈,了解桐城六尺巷地域文化品牌内涵与特色治理做法,从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反复逐次提升。

3.问卷调查法

通过随机给不同年龄段的受众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六尺巷文化与基层社区治理”的认知,共收回有效问卷4233份。

4.综合分析法

彰显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从法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等多学科视角展开研究,多维度深层次把握研究问题。

二、桐城“六尺巷工作法”的调查数据解读与分析

2022年8月,实践团队前往桐城市人民法院孔城法庭、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区等地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随机形式向桐城市居民发放线上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233份。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图为受访者年龄结构。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受访人群覆盖“45岁及以上”(49.61%)、“35-45岁”(23.08%),“25-35岁”(21.99%)、“18-25岁”(4.87%)、“18岁及以下”(0.45%)。样本数据较为丰富,多角度展现不同年龄段层面对六尺巷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现状的理解。

图为受访者学历结构。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受访人群的学历水平分布覆盖范围广。“大专”(33.45%),“大学”(31.02%),“中小学”(21.4%),“高中”(12.14%),“硕士及以上”(1.98%)不同学历的受访者,对于六尺巷文化以及基层治理情况有较为独立与深入的认知。

图为受访者桐城居住时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受访人群大多长期定居在桐城。结果覆盖“30年以上”(63.12%),“20-30年”(17.6%),“10-20年”(9.8%)及“0-10年”(9.47%)。

图为受访了解六尺巷故事的渠道。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受访者了解六尺巷故事的渠道多样,依次是“口口相传,他人告知”(75.74%) ,“参观景点”(68.30%),“网络媒体”(63.64%),“理论学习”(59.48%),仅1.35%的受访者“不了解六尺巷文化”。

图为受访者对六尺巷故事的了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结果依次是“非常了解”(72.71%)、“比较了解”(15.52%)、“基本了解”(9.52%)的 “了解较少”(2.01%),“完全不了解”(0.24%),说明六尺巷故事流传许久,家喻户晓。

图为受访者对“六尺巷文化融合工程”的了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六尺巷文化融合工程”具有较高的了解度。结果依次是“非常了解”(47.72%)、“比较了解”(19.68%)、“基本了解”( 14.84%)、“了解较少”(13.77%)、“完全不了解”(3.99%),说明该工程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3.受访者对“六尺巷文化融合工程”建设法治项目的了解

图为受访者对“六尺巷文化融合工程”建设法治项目的了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受访者对“六尺巷文化融合工程”建设法治项目的满意度较高。其中“非常满意”(64.82%)、“比较满意”(23.81%),另外一部分受访者认为工程建设“一般”(10.28%)或“不太满意”(0.59%)或“非常不满意”(0.5%)。接近九成的受访者持满意态度,反映出工程建设富有成效。

4.受访者对六尺巷文化的总体关注

图为受访者对六尺巷文化的总体关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多数受访者对于六尺巷文化关注度较高,表示“非常关注”(55.63%)和“比较关注”(28.68%)的受访者占有绝对优势,其后为“一般”(13.04%)、“不太关注”(2.36%)、“不感兴趣”(0.28%)。

图为受访者对诉讼程序与非诉讼程序的选择。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在面对纠纷时,较为多数的受访者(43.11%)选择根据具体案情来选择程序,其后为“诉讼程序”(19.82%)、“非诉讼程序”(19.11%)、“都可以”(17.2)、“不知道”(0.76%)。

图为解决基层纠纷途径的合适选择。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78.88%的受访者认为“经六尺巷调解工作室调解”是合适选择,其次为“打官司”(7.84%)、“第三方资源”(7.68%),“私下协商”(3.69%),“不知道”(1.91%)”。反映出六尺巷调解法在当地的影响较大,成为矛盾化解的有力途径。

图为解决基层纠纷途径的合适选择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受访者认为新时代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在多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用六尺巷智慧指导司法调解工作”占比高达92.65%。每项认同度均高于65%,彰显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图为当地民间的主要纠纷种类。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在对受访者当地民间的主要纠纷的调查中,结果依次是家庭纠纷(75.24%)、邻里纠纷(74.72%)、劳资纠纷(57.19%)、房产纠纷(48.55%)、市场纠纷(57.19%)、其他(12.07%)。

图为解决基层纠纷途径的合适选择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受访者对社区文化宣传力度普遍表示满意,依次为 “很好”(65.67%),“比较好”(19.96%),“一般”(12.85%)。有1.06%和0.45%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差”、“非常差”,说明社区文化宣传活动力度较大,但也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

图为桐城社区治安总体满意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社区治安总体满意度较高。结果依次为“非常满意”(74.94%)、“比较满意”(19.8%)、“一般”(4.58%)、“不太满意”(0.43%)、“非常不满意”(0.26%)。说明社区治安状况整体情况较好。

3.受访者对基层社区综合治理措施的支持度

图为受访者对基层社区综合治理措施的支持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受访者的态度大多倾向支持,少数较为消极。其中“非常愿意”(81.93%),“比较愿意”(14.46%),“一般”(3.38%)。0.07%和0.17%的受访者表示“不太愿意”、“非常不愿意”。凸显相关的社区综合治理措施大部分符合居民的需求。

4.受访者对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在基层治理的认同

图为受访者对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在基层治理的认同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非常认同”(67.49%),“比较认同”(24.69%)的超过半数,其次为“一般”(7.18%),“不太认同”(0.47%)、“非常不认同”(0.17%)。显示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在基层治理中取得较大工作成果。

图为受访者对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发展过程的了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在受访者对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发展历程的了解调查中,结果依次是“非常了解”(46.14%)、“比较了解”(21.88%)、“了解较少”(15.1%)、“基本了解”(13.7%)、 “完全不了解”(3.19%),表明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的演变与群众关系尚不够深入。

图为新时代六尺巷文化的启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基于对六尺巷故事的了解,受访者获得不同启示。认识到“君子文化”(85.75%),“家风家教”(80.56%),“谦和礼让”(80.06%),“清廉文化”(71.91%)等多重文化内蕴 ,仅有1.32%的受访者不了解六尺巷文化。反映出六尺巷文化内涵丰富,启示颇深。

3.受访者对有理者(强者)先让的认同

图为新时代六尺巷文化的启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大部分受访者(61.09%)还是非常愿意做到有理者(强者)先让的, “非常不愿意”仅有0.73%。这说明六尺巷文化对群众的日常行为产生影响较大,有助于培养谦和礼让精神。

4.受访者对“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内容的认同

图为受访者对“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内容的认同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对于“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的内容,受访者对“礼让和事法”的认同度为90.48%,其后依次为“党建领事法”(80.49%)、“多元解事法”(75.24%)、“村民说事法”(73%)、 “网格管事法”(65.96%)、“群力防事法”(63.25%)。反映出六尺巷谦和礼让精神深入人心,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群众基础深厚。

图为弘扬六尺巷文化的有效途径。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弘扬六尺巷文化的途径多样。“利用互联网和新兴媒体”(91.33%)是受访者心中的最佳方式,其次为“场景重现”(78.83%),“融入学科课堂”(77.37),“打造六尺巷片区教育基地”(77.06%),“成立线下宣讲团”(69.03%),“其他”(8.58%)。反映出宣传弘扬六尺巷文化应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图为弘扬六尺巷文化的有效途径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31%的受访者认为六尺巷文化是“精神根脉”,认同“文旅融合”(83.3%),“为中国之治做贡献”(78.31%),“加强道德建设与个人修养”(76.33%),“化解纠纷”(76.12%)的受访者也不在少数。反映出传承弘扬六尺巷文化意义重大,既利于传统文化本身,也有利于社会和个人发展。

图为弘扬六尺巷文化的主要困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实践中宣传弘扬六尺巷文化也存在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创新性不强”(58.49%)、“特色性不够”(53.44%)、 “引导性不够”(51.97%)、“针对性不强”(45.5%)、“互动性不强”(44.84%)。

图为培育六尺巷精神的有效措施,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培养六尺巷精神的途径方法多样。结果依次为“开展多样化六尺巷活动”(87.38%)、 “加大教育力度”(82.4%)、“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和家风家教建设”(78.17%)、“推动六尺巷文化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76.8%)、“开发精神文化产品”(72.31%)。受访者在主观回答中,提及“创新载体形式”、“从娃娃抓起”、“要率先走进人民群众当中去”等多种措施。

图为弘扬六尺巷文化的参与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表显示,弘扬六尺巷文化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在受访者看来,“政府”(87.6%)、“学校”(85.14%)、“管理部门”(81.2%)、“家长”(80.98%)、“自身”(69.15%)都应参与其中,积极传承与弘扬文化精华。除给定选项外,主观题“党员干部带头,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弘扬六尺巷文化的活动中来”,“基层干部要以身作则”等回答体现受访者对干部的期许。

图为“六步走调解法”操作规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就是倾听当事人陈述、让当事人把话说完,以便法官掌握基本案情事实;,即释法明理、明辨是非,既是对法官审判的要求,也是对当事人的期望,通过事理法理并行、以理以法服人,法官在司法实践中才能守好“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参观六尺巷文化墙、聆听六尺巷文化故事,进行劝导;,一是指借古喻今,以张吴争地喻矛盾纠纷,以先让三尺喻谦和礼让,以后让三尺喻纠纷化解;二是指借力调解,借助乡镇综治中心、村级调解委的力量,引进“两代表一委员”等进行调解;,即通过劝导及调解倡导当事人强者先让,带动对方互谅互让,展现新“六尺巷”故事;,即达到解决争议、握手言和的效果,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图为孔城人民法庭“六尺巷”调解工作室全貌。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强 供图

2022年4月22日,“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走上全国“枫桥式人民法庭与基层治理”研讨会,桐城市人民法院孔城法庭庭长张诚以《推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为题作交流发言。全国共有12个基层法庭在此次研讨会上交流经验,孔城法庭是安徽省出席此次研讨会的唯一基层法庭。2022年7月9日,桐城法院“六尺巷文化融合工程”获“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也是安徽法院唯一获评项目。两个“唯一”,展示了桐城人民法院在推广“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上的显著成效,更彰显其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可推广性,成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治理的一大创举。

数据显示,2021年,桐城市通过运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成功化解矛盾纠纷4581起,调处成功率达99.32%。人民群众安全感、政法满意度逐年提升,2021年下半年,两项指标分别居全省第9、第7位,连续12年跻身安徽省平安县行列,先后荣获全国信访工程工作“三无”县、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在问卷调查结果中,超半数受访者表示“非常好”“非常满意”。

图为文化品牌对基层社会治理作用的经验梳理简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图为新时代六尺巷基层社区治理的启示借鉴。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雪 供图

 

参考文献

[1]张术平.切实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成效[N].人民日报,2020-11-05(09).

[2]王震中. 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N].人民日报,2022-06-06(09).

[3]康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习近平治国理政中的运用研究[D/OL].新疆:新疆大学,2017[2022-08-31].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name=CMFD201702&filename=1017712569.nh.

[4]方瑜.“六尺巷调解工作法”与构建中国特色的矛盾多元纠纷化解机制[J].法制与社会,2021(19)110-113.

[5]周舟.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s四化”问题[J].延边党校学报,2018(01)11-13.

[6]佚名.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2-07-31(03).

[7]靳江好,王郅强.《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矛盾调解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8]中国法学会“枫桥经验”理论总结和经验提升课题组.“枫桥经验”的理论构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143-147.

[9]汪世荣.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第2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