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南京8月16日电(通讯员 柯楠)随着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景区对外宣传和文本翻译的需求日益增长,淮北师范大学“红色译声江两岸,革命故事中外传”红色译旅实践队于7月11日赴南京开展实地考察和调研,旨在为红色旅游景区的翻译服务提供改进建议。
探寻红色旅游景区的翻译现状
实践队考察了南京的雨花台烈士陵园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参观了梅园新村纪念馆。实践队通过拍摄、取样等方式,对相关翻译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同时,实践队还与导游和景区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和访谈,以了解红色旅游景区对外宣传和文本翻译的现状。
实践队发现,这些景区有足够的中文讲解员来接待团体访客,但由于需求较少,所以缺乏外语导游。尽管半数以上的介绍牌有英文翻译,但缺乏其他语种的翻译。这对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籍游客来说较不方便。同时,实践队也发现,有些翻译内容存在不准确、生硬等问题。
图为实践队员在梅园新村记录访谈内容。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伍青芸 供图
科技赋能红色旅游
实践队发现,这些景点都配备了智能语音导览系统和讲解智能VR眼镜。游客可以租用讲解眼镜或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收听中文讲解。这些先进的设备无疑增加了游客的游览体验,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翻译队伍,景区暂时无法提供外语讲解服务。
实践队认为,智能语音导览系统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可以为景区提供更好的服务。不仅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景区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提高游客的参观效率和体验感。但是,由于缺乏外语讲解服务,这些设备对于外籍游客来说并不友好,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实践队计划在后期的翻译实践活动中,从智能语音导览词出发,制作红色文化翻译术语库,提供英文及其他语种的译本和导览词。在实地调研中,队员们已经收集了约万字的中英文材料,为后续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图为实践队员在纪念馆内参观学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伍青芸 供图
实践队在行动
围绕红色译旅实践队本次调研成果,实践队制定了一套行动计划,旨在帮助红色景区改善翻译服务并推动其发展。 首先,实践队计划为缺少译文的部分介绍牌添加相关译文,以便更多的外籍游客能够理解和欣赏红色旅游景点。实践队将根据实地调研结果,将制定出红色文化翻译术语库和导览词库,并提供多语种的翻译版本,为外籍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其次,实践队将致力于提高翻译质量。这包括修正译文内容和格式,避免翻译中的低级错误,对受众群体进行科学细分,以符合外国读者的语言习惯。实践队还将注重翻译内容的史事背景与生发条件,避免造成理解偏差与困惑,并对术语的恰当性表达进行重视,突出其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最后,实践队计划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具体来说,实践队打算将红色文化与文创产品相结合,建立健全的境外旅游宣传体系,有效运用新型传媒手段,并有效利用地铁、公交等旅游出行工具的广告宣传作用。
图为实践队员与馆内导游一起交流学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伍青芸 供图
展望未来,期待更好
淮北师范大学“红色译声江两岸,革命故事中外传”红色译旅实践队的南京行,通过对红色旅游景区的详细考察和深度调研,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制定了实施行动计划。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红色旅游业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实践队提出的增设多语种的解说设施和开展国际交流活动的方案,将为国际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接下来,实践队将探访更多沿江红色景点。他们将以南京行的成功经验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红色旅游景区的翻译服务和文化传播工作,饱含激情、步伐坚定,为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和推广做出更多的贡献,让更多的人走进红色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图为实践队员在梅园新村纪念馆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伍青芸 供图
实习生 朱茵 黄菁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