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学子三下乡:热血出征寻红址 追忆武当踏征途

2022-08-25萝卜青菜

中国青年网十堰8月25日电(通讯员 明丹丹 马金莲)党史教育作为强有力的文化生产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为喜迎二十大,深化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同时响应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汉江师范学院文学院“老榕碧玉心”党史学习队于2022年7月6日赴十堰市武当山开展了为期3天的红色党史学习。本次活动通过对武当山红色地区的实地考察学习,开展微团课以及党史问卷调查三种形式,从各个角度深入了解十堰武当山红色革命文化,体悟不朽红色革命精神。

武当山下寻红址,军民情谊浸人心

实践活动的第一站实践团队来到武当山特区党员政治生活馆参观学习,实践团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红色精神长廊,红色记忆厅,文旅发展主展厅,党员活动室。在一张带有银元的图片下团队成员们停下了脚步,讲解员看着这张图片介绍道:“1931年贺龙率红三军进驻武当山,与国民党殊死搏斗,武当山道总徐本善率道人王教化等精心照顾红军伤病员,在此地红军与道士结下了深厚情谊,为表达对道人们的感谢,临别之时战士们凑了35块银元送给他们。”军队为人民而成长、战斗;人民则为军队“打掩护”、“当靠山”,团队成员表示战争年代,军民一心、生死与共的鱼水情谊令人动容、响彻心扉。初步了解了“35块银元”的故事后,队员们通过网络,书籍等多种方式收集整理关于武当山地域红色文化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学习武当红色精神,为后面开展的微团课做好理论准备。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实践团队在武当山特区党员政治生活馆参观学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子琪 供图

重走红色道路,赓续红色血脉

巍巍武当山,浓浓军民情。实践团队以35块银元所折射出的浓浓军民鱼水情为线索向武当山进发,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团队队员们依次前往太子坡红三军八师政治部旧址,紫霄宫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红三军后方医院红色教育展厅参观学习,拍摄宣传素材。在红色教育展厅内集中展示了贺龙率红三军建立以武当山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的背景,过程及历史意义。通过一段段文字,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等,团队成员穿梭在光影之间,重温着那段峥嵘岁月。在“红军精神永放光芒”的牌匾下,团队成员重温入团誓词,更加坚定了心中的理想信念。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红军精神永放光芒”的牌匾下重温入团誓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搏成 供图

在这座被红色文化浸润革命圣地上,团队成员开展了一堂别具特色的党史教育微团课,队员用自己的方式生动讲述着武当山地区的红色历史,宣讲党的百年奋斗历史,面对群众提出来的疑问,团队成员也积极的给出解答,其中还有一位老爷爷他是红军战士的后代,在现场的互动中老爷爷向队员们讲述了他父辈参加红军时的革命故事,纵然时间过去了很久,但老爷爷提起父亲的故事时话语铿锵,十分自豪。活动结束后,很多游客对队员们说到“原来武当山上还蕴藏着这么多的红色故事,你们的讲解太有意义了!”,“真的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啊!”……团队成员听到群众们的称赞后,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能够加大对红色党史的宣传,使更多的人能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学党史中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微团课过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曾可沁 供图

在活动途中团队成员进行了关于武当红色文化的问卷调查,采访了当地居民与游客,深入了解武当山居民及游客对武当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以此为基础将武当地域的红色文化故事进行深挖,宣讲武当红色文化,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武当红色精神,推动武当红色文旅的发展。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实现团队成员开展问卷调查的调研现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金莲 供图

学习红色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红色文化是共产党人留给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显然更为需要广泛学习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活动的最后一天,团队成员纷纷做了总结,表示通过此次的党史学习,不仅汲取了知识,得到思想的启迪,更加深刻的了解到革命道路的艰辛,懂得了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身边更多人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为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发扬贡献了一份力量,推动红色文化与地域经济的共同进步,用实际行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审编辑 刘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