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蚕桑生产一线 华南农学子实干助力乡村振兴

2023-09-06微信用户

中国青年网广州9月6日电(通讯员 孔逸冰 刘甜 谢晓乐)蚕桑种养是阳春市岗美镇黄村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在推进阳春市岗美镇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响应团中央组织动员全国高校师生参与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阳春白雪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和特点,投身乡村社区,协助推动岗美黄村蚕桑生产的绿色转型,以蚕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7月20日,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阳春白雪队在指导老师田铃、徐铮、黄志君的带领下来到阳春市岗美镇黄村,并在此开展为期两周的实地调研活动。

深入一线,以实践调研了解蚕桑业现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抵达岗美镇黄村后,实践团第一时间开展了生产技术座谈与交流会,与当地蚕桑种养户围绕桑蚕生产技术革新需求及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与磋商。初步了解了当地蚕桑产业种养规模、蚕农户数及分布后,团队明确了此次实践工作的具体方向与重点,一是调研当地蚕桑产业情况,协助推动岗美镇黄村蚕桑生产的绿色转型,正确引导蚕桑产业链的延伸和后端的价值提升,从而推动阳春市岗美镇蚕桑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二是调研阳春市岗美镇桑树产业桑园病虫害发生情况,预警并防控桑园潜在病虫害。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还陪同当地蚕农前往阳春市合水镇参观桑香云纱产业生态农业示范园,参观学习蚕桑种养的标准化与先进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的提升可以推动蚕桑种养标准化、规范化和产业化的发展,为传统蚕桑产业赋能,提高蚕桑产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有望助力岗美黄村蚕桑产业的高质、高效发展。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团队成员在采收蚕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甜 摄

扎下身子,用理论知识探究蚕桑产业问题

团队成员“兵分两路”,对黄村村委管辖下22个自然村的蚕桑种养户生产现状进行了细致的走访调查,在征得当地蚕农同意后,志愿者们分别在蚕房和桑田里进行了病蚕样本和桑树病虫害样本的收集。

“现在除了早春第一造桑叶养的蚕比较健康,从第二造叶开始,每批蚕多少都会有脓病发生,最近的第12、13批就更多了,一张蚕种只能收二三十公斤茧,损失近半。”白沙村蚕农黄英雄说道,现在黄村的蚕桑养殖模式已全部转成“十天养蚕”模式,从小蚕共育室取回3龄眠蚕后,饲养十天左右即可上蔟售茧,但由于脓病多发,黄村的茧价往往比市价低。“每次养蚕上蔟的时候,总会有一些长得白白胖胖的,但就是不吐丝结茧的蚕。”

时值夏茧采收,在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大部分蚕户都存在脓病发生的情况。在采集病蚕样本时,团队成员便指出,这些病蚕呈现出的体色乳白、环节肿胀、狂燥爬行等病征都是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典型症状。现场取样进行虫体解剖观察到的内部组织病变情况也印证了这一判断。考虑到家蚕血液型脓病多在夏秋季发生,往往会造成蚕病的爆发流行,为助力秋蚕的绿色高效高质量生产,团队成员将当地家蚕病害的情况汇总,积极联系并取得适合当地蚕业生产使用的蚕药,期望为秋蚕生产保驾护航。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团队成员入户走访,调研当地蚕桑种养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甜 摄

勇挑重担,让青年力量助力蚕桑产业振兴

在此次调研中,团队总结发现,蚕桑产业虽然是阳春市岗美镇黄村重点打造的“一村一品”项目,但其蚕桑生产仍存在从业者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机械化程度低、种养设备落后,蚕病高发以及桑树病虫害危害严重等突出问题,这些都严重降低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导致当地蚕茧收购价格比市价偏低。

针对黄村蚕桑业存在的问题,实践团队在黄村村委会开展了“岗美蚕桑健康养殖培训会”。团队成员将调研过程中发现的蚕病进行了归类整理,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就常见蚕病的识别要点与防控措施对蚕农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会上,团队还为蚕农免费发放了蚕药,不少蚕农欣喜地表示此次培训会让他们对常见蚕病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同时也学到了更为科学的防病措施。团队成员还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搭建线上技术服务桥梁,同当地蚕桑种养户保持较好的联系,为蚕农提供技术帮扶与服务。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岗美蚕桑健康养殖培训会后与蚕农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甜 摄

实习生 杨冠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