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学院学子“三下乡”:寻迹红色郎溪,讲述中国故事

2023-08-30番茄炒蛋

中国青年网六安8月30日电(通讯员 邵方兴 何燕燕李媛媛)2023年7月12日,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寻迹红色郎溪 讲述中国故事”双语实践团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奔赴宣城市郎溪县,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寻迹郎溪,以践学感应红色脉搏

7月13日上午,实践团踏上了前往姚村苏维埃政府旧址的道路。这座古老的建筑遗址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壮丽的发展历程。夏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许文敏在得知成员们拜访的消息后,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书记深知成员们的这次拜访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向大家展示夏桥村珍贵的红色历史文化以及深层次的产业规划。许书记随后便在会议室里,向大家讲述夏桥村百年前的红色历程,并在这过程中骄傲地表示,在1913年江西省上饶市高阳村成立的苏维埃县政府后,夏桥村吸收了其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需要,组织和构建了农民起义群体,学习继承了苏维埃理论,并将其转化为强大的思想力量来推动当时党的建设与发展。许书记还向实践团分享了自己对夏桥村日后产业发展的看法。据他介绍,由于夏桥村土地质量不高,闲置土地较多,为进一步解决撂荒地现象,当地积极与企业对接,并利用扶持资金,与安徽美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大力合作,发展花卉与茶产业,让撂荒地变成了“聚宝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经济性收入四十余万。“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落是非常难得的,也是非常有创造性的”许书记这样说道。

随后,许书记亲自带领大家进入苏维埃旧址内的馆藏区。这个区域内陈列了许多丰富而珍贵的红色革命文物与历史照片。成员们在许书记的讲解下环视着身边的老物件,在这过程中,大家对挂在墙上的一件蓑衣讨论最为激烈。许书记在感应到大家对这件蓑衣有着浓厚的兴趣后,详尽地向大家讲述这背后的历史故事。在一个下雨天,几十位农民就是身着这种蓑衣,在这个地方开展了小型讨论会,为后来的苏维埃政府建设铺垫了道路。此外,许书记在讲解文物的过程中提到,英雄烈士应该被后代所敬仰与爱戴,并对当今部分诋毁英烈的事件表示强烈的不满。据他讲述,自“八五”普法实施以来,为积极发挥当地苏维埃政府旧址红色基地教育作用,他在旧址旁号召组织并精心打造了总面积10000多平米的郎溪县英雄烈士保护法主题法制公园。他希望这样做可以让英烈的精神激励大家前赴后继,永葆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许文敏书记了解当地革命故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媛媛 摄

振兴非遗,做好立体式联学

实践团一行人来到姚村,与云舞非遗传承人姚慧老师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在云舞会议室里,姚老师向大家详细地介绍了云舞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通过对话的形式,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在南宋时期,当地的众多孩童在嬉闹中手执“云朵”,追逐蹦跳,嬉戏舞蹈,这便有了云舞的雏形。与其它的民间艺术形式相似,姚村云舞也是当地民间艺人从生活实践中获得了创作灵感,从而创作出的一种独特舞蹈,并逐渐发展成为能在舞台上独立表演的一种舞蹈艺术。而云舞真正走上表演形态,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

在随后的交流中,姚老师强调了云舞非遗艺术在未来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保留传统精髓和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她指出,在未来,云舞作词作曲的过程需要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吸收现代舞蹈的创作理念与表达方式,从而提升云舞的艺术内涵和观赏性,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这样才能使云舞更具时代特色,并传承下去。

姚老师在感受到成员们对云舞有着浓厚的兴趣后,便利用这次交流机会,带领大家来到二楼的舞蹈练习室,让大家亲身感受云舞的独特魅力。她首先来到道具室拿出特殊制作的云片,并一一交到成员们的手中,作为辅助道具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云舞。成员们在接过云片后,不知道如何正确抓握,面面相觑,有点不知所措。姚老师随后耐心地指出云片的抓握技巧,指导大家应手背向上,抓着云片背后的握杆,由手指关节抵着云片背部,从而让云片平行于自身的手臂,以更加轻盈的姿态展示云片的柔美。针对云舞中一个需要团体配合的动作,姚老师进行了特别教授。她步态轻盈欢畅,舞姿飘逸优美,往来穿梭,真的好似一片祥云在天空飘荡。音乐声起,成员们在笛声与二胡的交替伴奏中,跟随着姚老师的动作相互配合,让云片彼此衔接在一起,以彼此的身体为轴心,手握云片由下而上渐渐旋转,犹如清龙穿梭在云间一般。“云舞的传承与发展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但看到你们这么有热情地跟着我学,我心里的底气也更足了!”在走出舞蹈室后,姚老师这样说道。

图为实践团成员跟着姚老师学习云舞。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媛媛 摄

走进溪声润物,聆听革命故事

熊光来爷爷是郎溪县毕桥镇的一位老党员,于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原集镇居委会书记、主任20余年,并在2017年被列入宣城市百姓宣讲团核心成员。三十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初心、传承红色基因,长期从事乡村宣讲工作。实践团在了解到熊爷爷的事迹后,便打算专门拜访。在一番打听联系后,成员们来到了爷爷的家中,希望把他的故事记录下来并分享出去。

爷爷先是以聊天的形式说着家中的小事,随后便亲切地向实践团讲述了自己32年的乡村宣讲经历。在交流中,成员们了解到,作为一名有着43年党龄的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熊光来爷爷一直坚持在单位、社区、医院、学校、村民家中进行义务宣讲,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为了做好宣讲工作,熊爷爷说自己每天都坚持学习两个多小时,看新闻、收集资料、积累材料、钻研党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他还骄傲地表示,自己已经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并通过网络、学习强国等软件收看和学习党的相关政策,了解国际国内新形势的变化。

在加强自身理论学习的同时,身为百姓宣讲团的一名成员,熊爷爷一有机会便搜集和整理好人好事的故事,并打印装订起来,送到学校,送到社区,送到群众中去,每当有新的理论热点出现,他就会在第一时间深入基层,主动开展义务宣讲。

此外,熊爷爷还对成员们强调,要“做出去,更要讲出去,要启发群众”,要将红色故事传播出去,并激发群众的内心共鸣。此外,他还鼓励实践团成员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更多的人。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熊光来老人进行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媛媛 摄

实践团在结束郎溪之行后,回到六安本地社区组织了一场课堂活动。在课堂上,实践团成员们利用课件放映与视频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郎溪当地的红色历史文化,讲述革命英烈的故事。成员们还鼓励孩子们用画笔表达出自己心中的红色信念,给予他们展示个性和创造力的机会。随着课堂活动的结束,实践团成员此次的三下乡之行也渐入尾声。参与这场课堂活动的主要宣讲成员盛莉莉表示:“希望能通过这次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小朋友们聆听红色故事,铭记历史,致敬革命先烈,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向革命伟人学习。”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六安锥子庙社区进行红色课堂授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媛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