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师院学子三下乡:湖师青年用非遗文化打开丝绸发展新思路

2023-08-10丝从东方来

中国青年网湖州8月10日电(通讯员王佳怡 马芳艺 唐洁婷)2023年7月,湖州师范学院“丝从东方来”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南浔辑里湖丝馆、湖州永昌丝绸有限公司、丝绸小镇等地进行实践调研活动,为保护和传承湖州传统丝绸文化,尝试用草木染等非遗工艺打开丝绸发展的新思路。

老染房内,淡淡的草木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实践团的成员们围坐在木桌边,手执工具,敲打附在丝巾上的叶片,传出有节奏地声响。在这或轻或重的敲击声中,植物的形态跃然于丝巾之上。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进行草木染。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颢龄 供图

湖州师范学院“丝从东方来”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湖州丝绸小镇,在老染房内沉浸式体验了草木染的全过程。

在草木染手艺人魏兴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对丝巾进行拓印。随后,将植物平铺于丝巾之上,再用木棍紧紧缠绕包裹,放于温箱中高温烘烤,进行热转印。两个小时后,将丝巾从温箱中拿出后移去木棍,展开丝巾,绿叶与红花的颜色已转移到了丝巾上。最后,煮一壶浓茶,将丝巾用细线缠绕成不同的形态,浸在茶水中,染色后拿出。

“能自己亲手染一条丝巾,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这次近距离体验非遗手艺的活动对我来说很有意义。”实践团成员王佳怡说到。“草木染跟绘画和印刷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有一个相对应的天然的东西在”,魏兴说,“只要在衣服上出现一个图案,就必须有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存在,有一片树叶在上面,那肯定是要摘一片叶子,而不是画一片树叶,树叶牺牲了它的生命到衣服上,这是一种生命的延续。”

此前,为更深入地了解湖丝历史,“丝从东方来”暑期社会实践团分成两支队伍,分别前往南浔辑里湖丝馆和湖州永昌丝绸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学习。在南浔辑里湖丝馆,成员们观赏了展厅内陈列的物品,如我国古代的织布机模型和养蚕抽丝流程的模型等。馆内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实物模型,全面展示了“辑里丝”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字和图片让我了解了丝绸发展的历史,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游客范女士在接受实践团成员采访时说到。图为孙经理带领实践团参观车间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颢龄 供图

在湖州永昌丝绸有限公司,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工厂车间,了解了丝绸加工生产的全过程,并与湖州永昌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锦华先生进行了交流。孙锦华表示,目前传统丝绸制造受到多方面挑战,如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劳动力资源不足和市场环境的波动等,需要以变化的方案应对时代变革对丝绸产业的冲击。

在草木染体验和参观学习的两天实践中,实践团成员们感受到蕴藏在丝绸文化中的“真、善、美”,深刻地体会到丝绸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所代表的中华人民祖先对精神世界更深层次的追求和体现,也为丝绸文化如何与现实土壤交织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案,同时,此次实践也获得了肯定。

“宣传草木染,出发本意是好的,我听着很开心。但支持某一样东西,更难能可贵的是去实践,而不是鼓吹。对我来说,就是把大家带到一个植物染色的世界中,沉下心来去做一件事,这才是根本。”魏兴表示,作为手工艺传承人,他们的生活内容不在于被别人知道。

在前往湖州永昌丝绸有限公司参观前,实践团成员对如何创新丝绸发展作了思考,提出了制作二十四节气丝巾礼盒的构思。二十四节气与丝绸文化结合,不仅能展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也能为丝巾注入一份独特的意义和故事。这一想法得到了孙锦华的肯定,他说:“未来丝绸发展的走向是定制,与二十四节气丝巾礼盒类似的设计想法在未来会成为主流。”

图为实践团出征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万映丹 供图、

湖州的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何使其于传承中新生,与现实土壤交融绽放新的生命力,是亟待思考的问题。湖州师范学院“丝从东方来”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发掘、研究、阐述、传承、活化历史人文资源,为努力锻造“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城市品牌贡献湖师学子的青春力量。

实习生 任露 解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