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大学:科技支农三下乡 发现美丽中国行

2019-08-02

中国青年网驻马店8月2日电(通讯员 申瑜 贾文文)7月21至22日,郑州轻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青年在行动,美丽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奔赴驻马店市确山县八里岔社区,发挥专业特色,开展政策宣传、扶贫调研、互联网+宣传、特殊关爱、法律知识普及、义务维修等实践活动,在这里队员们看到的尽是美丽乡村的巨大变化和实实在在的扶贫风景。

走进八里岔,群众笑开颜

“呀,俺们村来了大学生?”“大学生,俺这电脑,你能帮俺瞅瞅它是咋了不?” 7月13日下午,朗陵街道八里岔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院内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八里岔社区的乡亲们争先恐后的和前来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的郑州轻工业大学的大学生们亲切的交流着。八里岔社区群众脸上洋溢的淳朴自然的笑容也蔓延到了队员们的脸上。图为队员们在和孩子们玩游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明轩 摄

脱贫在攻坚,青年在行动


八里岔社区定期开展扶贫农业知识讲座,周边产业园区提供扶贫岗位,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居住环境更好了,百姓生活富裕了。队员们这次带来了科技扶贫+互联网+农业的知识宣传,让老百姓们知道可以通过互联网形成一个有序的农业互联网生态圈。丁老汉听完后开心的说:“那这样,我不用出门,就可以买种子、浇地、收粮食啦,高科技真好!”队员们还现场设置法律宣讲服务台,讲解基本法律知识,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常识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解答。义务维修小分队深入农户为乡亲们提供义务维修电脑手机等服务,装系统、安装新软件等,用所学所得为乡亲们提供服务。老大娘拿着重新贴过膜的手机,高兴的说“这手机看着简直跟新的一样!”

听感人事迹,学坚韧品质

残疾夫妻的“脱贫进行曲”:宋小毛、唐小朵夫妇都是残疾人,尤其是唐小朵幼时患小儿麻痹症,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但他们夜以继日的劳动,主动申请脱了贫。社区为贫困户设置保洁员岗位,考虑到宋小毛身体不便,便不让宋小毛干。他找到社区干部说:“您放心吧,我愿意干,并保证能干好。” 于是,每天清晨人们都会看到一个男子推着一辆垃圾车在打扫卫生,他清扫垃圾时比别人要慢得多,但他一次扫不干净扫二次,二次扫不干净扫三次。不等、不靠、不要,自立、自爱、自强。这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高天宇的“绘画梦”:14岁的小天宇六年级时突然患肌萎缩,四处求医让这个本就困难的家庭再一次遭受重创。虽然身患疾病,但孩子依旧乐观。既然语言表述不清,那就举起手中的画笔,在一张张白纸上画下对爸爸妈妈的关心,对爷爷奶奶的感恩。看着孩子明媚阳光的笑容,队员们相信,这么热爱生活和画画的天宇,未来也将以鲜花回赠予他。也祝福这个小小年纪就已承受了太多的孩子,此后余生平平顺顺、幸福美满。
身残志坚的宋小毛、唐小朵夫妇,乐观阳光的小天宇,让队员们看到了乡村百姓的朴实无华、自强自立,感受到了国家在扶贫攻坚路上的措施和效果。图为宋小毛家的脱贫攻坚宣传明白墙。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明轩 摄


设提琴之乡,建美丽确山
“如今,西洋血统的提琴,八成以上由中国制造,而中国提琴中,四成以上在确山人手中诞生。”公司董事长李建明向队员们介绍。在确山还有一个如此之大的手工提琴制作基地也震惊到了队员们。据介绍,确山制琴企业,都是外出务工者回乡创办的。在老家人的感召下,在驻马店及确山县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在外学习手艺的制琴商们开始陆续返回老家创业。
与此同时,制琴企业带动乡亲们就业,为贫困户安置岗位,助力家乡脱贫。目前,确山提琴产业园正建设二期工程乐器大厦,努力把确山打造为“中国提琴之乡”,让世界倾听“中国好声音”。

敲打在铁花,传承在人心
“当时啊我们就拿着一把浸湿泡透的柳木勺,把熔化的铁水舀起来,向空中抛去,或者向一堵墙面甩去,顿时火星满天,灿烂夺目。”年已70的打铁花非遗传承人杨建军向队员们介绍打铁花的场景时还是抑制不住的激动。7岁时的震撼一瞥让他义无反顾地走上铁花传承之路。“没办法,民间艺术遗产需要人来传承,我不能眼睁睁看着这门技艺无人继承。”说起当时奔波在田间阡陌寻找愿意学习打铁花技艺后辈的经历,这位耄耋老人不禁红了眼眶。图为非遗铁花传人杨建军老人在和队员们分享他和铁花的故事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雨恒摄

轻大学子游,大美中国行
羊蹄轻轻踏,白云慢慢飘,一条条柏油路干净整洁,一排排温室大棚错落有致,一栋栋农家院落鳞次栉比,两旁连绵的群山或奇险或秀丽,湖水点缀在群山之中……一路上,队员们惊叹不已,纷纷用相机记录美丽乡村图景,时间用一支斑斓彩笔,在空间画板上晕染出山里各庄村美丽乡村新容颜。图为路途中偶遇到的羊群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雨恒摄

短暂又平凡的两天确山实践活动,折射出的却是实践队员服务群众的行动宗旨,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全心全意助力科技支农事业发展的一片赤诚之心。“最是扶贫放不下,悠悠牵挂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