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数字传播赋能,文化遗产传承

2023-08-22Astrum

中国青年网贵州8月22日电(通讯员刘薇星)2023年8月4日-5日,武汉大学全国文化遗产活化传播调研实践队赴贵州参观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地质博物馆、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了解大众对于博物馆数字化的认知现状与体验感受,调研博物馆数字化运用的整体情况,促进将数字文遗技术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传播。

实践队参观博物馆时吹过的微风都是中华文化,走过的土地都是千年历史,陈列的文物代表着曾经的春夏秋冬。8月4日当天上午,实践队去到了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参观了该博物馆“神秘贵州”、“多彩贵州”、“富饶贵州”、“奋进贵州”展厅以及临时展厅。队员们通过VR导览眼镜,在立体环境下感受贵州省的沧海变迁;通过精致的布景与科技投影的结合,声临其境般感受贵州的山水地貌;通过体验沿途的益智游戏,于潜移默化中接受科普教育;通过LED显示屏播放的视频了解贵州省曾经的远古环境。贵州省地质博物馆还开设了临时展览,开展许多小活动与游客进行互动。图为实践队在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薇星 供图

随后,实践队于8月4日下午去到了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队员们参观了《贵州民族风情展》,了解贵州18个世居民族的生产生活和民族风情。队员们在参观的过程中发现游客可以租借语音讲解器,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可以通过投影的方式展现出来。博物馆在入口处为游客提供了通过APP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这也是博物馆对于数字化交互的一种运用。

实践队队员在参观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之后,对贵州省博物馆的万旻主任进行了线上采访,了解贵州省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现状、文物资源传播情况、馆藏特色文物介绍以及未来建设的规划。据万主任所说,贵州省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开展较为迟缓,数字化保护建设还在初始阶段,博物馆工作者认为博物馆数字化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数字化方式引导游客对历史产生兴趣,对文物产生兴趣,引导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博物馆进行实体文物参观。

8月5日早上,实践队参观了贵州省博物馆,由于主展厅需要改变陈设布置,1-3以及5号展厅并没有对外开放,实践队无法体验贵州省博物馆数字化。队员们仅参观了“洞见”艺术展和“万桥飞架——贵州桥文化展”。“洞见”艺术展巧妙运用照明设备,改变了游客在展示厅参观时视觉效果。“万桥飞架”文化展利用视频影像与实体模型呈现了万架飞桥的宏伟画面。图为实践队在贵州省博物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薇星 供图

每次参观博物馆之后,实践队队员通过实地采访与问卷调查,得到游客真实且有效的体验反馈,从认知情况、体验情况、文化感知三大维度调研大众对于博物馆数字化的感受及建议。

本次实践主要采用“实地参观+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实践队队员亲身体验博物馆数字化带来的变化,更好的理解“数字化交互”的实用意义,通过游客的反馈形成更加全面、客观的调研数据。实践队队员不仅从本次实践中体会到了贵州省独特的文化与历史,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字赋能”的认知。

历史行过千山万水,传来时光低吟的无言浪漫,展现千百年来的四季轮转。参观博物馆成为了当今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对于沉浸式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博物馆数字化逐渐成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如何运用好数字化交互”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图为实践队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廖倚桐 供图

本次实践已然结束,但对于数字传播赋能文化传承的探寻脚步不会结束。接下来,实践队队员们还需对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在当今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足的背景下,作为新时代下的有志有梦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利用博物馆数字化,保护文化遗产,弘扬遗产精神。呼吁各路青年学子一道发力,共同将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实习生:杨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