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学子三下乡:守护母亲河,争做“河小青”

2020-08-19miaow

中国青年网洛阳8月19日电(通讯员 赵李缘 李欣雨 韦毕成)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也是中国人口口相传的“母亲河”。作为一名炎黄子孙理应承担起保护黄河的责任。为提高黄河沿岸居民对于保护黄河的认知,宣传环境保护相关理念,8月7日,洛阳理工学院环保协会“河小青”赴黄河流域护河调研实践团来到了洛阳市洛龙区茹凹村,以黄河的支流——洛河为对象,就弘扬并深入感知洛河深厚的历史文化,宣传“河小青”的节水、污水处理的环保理念展开了一系列行动。

志愿同行,与环卫工人一齐守卫母亲河

8月7日,实践团队来到了位于洛河南岸的茹凹村。刚进村口,实践团队便与环卫工人一齐清扫马路。据环卫工人介绍,她在村里从事环卫工作很多年了,每一年都在见证着洛河水质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大家环保意识的提高,不论是水的颜色还是气味,都有了很大的改观,“看着故乡的河流越变越清,真是打心眼里感到开心。”环卫工人对近年来洛河水质的转变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在帮助环卫工人清扫的过程中,实践团队了解到,几年前村里的垃圾堆放点都集中在河岸边,每当梅雨季节,雨水直接将大量脏水引入洛河,极大的加重了河流的污染,河道清理工的工作也加重了负担,但是随着政府对水质的管控力度加强,垃圾堆放点一个个被转移,垃圾清理也更加及时,才有了今天的绿水长流之景。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环卫工人一起清扫道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欣雨 摄

入户宣传,向村民科普保护河流知识

“我从小就住在这,小时候我最喜欢在河里游泳,和小伙伴们互相打水仗,那个时候的河水很干净……”正在茹凹村文化广场锻炼的村民王爷爷对洛河流露出了深厚的情感,在他的言语中,洛河仿佛就是他最亲密的母亲河。

实践团成员和广场上的村民寒暄一番之后,便开始向广场上的村民宣传保护河流的知识。从日常用水到农田灌溉,从节约用水到污水处理排放,实践团队成员针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日常用水范围,为广场的村民科普宣传了一些保护河流的知识。“没想到我们举手之劳做一些事情,都能给河流带来这么大的变化。”在场的一位刘爷爷在交谈结束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他表示以后一定会大力支持河流保护,为保护母亲河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入户宣传节水知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李缘 摄

收集问卷,用数据直击盲区

实践团成员入户走访宣传时,还对居民发放了调查问卷,围绕村民对于当地河流生态保护建设的了解状况、自身看法、保护建议几个方面,了解村民的知识盲区和建设意见,针对盲区对村民进行科普,针对建设意见,实践团成员会进行整理分析,并上达给茹凹村村委会负责人。

其中,“对于我国治理黄河流域水污染以及水资源保护有什么建议?”针对这一问题,村民们给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

“我虽然不是什么文化人,也不知道保护洛河有什么好处,我只知道想让我以后的孙子,重孙子能在洛河里捉鱼玩水,我们就必须保护洛河,不往河里扔垃圾倒废水。”这是村里张阿姨朴实的回答,也是最易做到、最应做到的事。看着这一份份充满感情的表达,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触,治理与保护相辅相成,需同时进行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且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守护碧水蓝天。

图为村民正在填写调查问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欣雨 摄

实践团在茹凹村连续一周的走访宣传,茹凹村村委会对实践团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也给予充分肯定,“实践团帮我们提升了村民护河的意识,这种宣传很有必要。”除此之外,村主任还勉励实践团成员,“国家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效果显著,作为后辈的大学生应当积极参加生态保护宣传,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出青年一代的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茹凹村与村支部成员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韦毕成 摄

环境就是民生,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追求与责任。洛阳理工学院环保协会“河小青”实践团队在调研的同时,通过网站、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多方式宣传“河小青”精神,号召当代青年人,加入保护水环境的队伍中,守护清清河水,共建美丽家园!

一审编辑:明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