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疫时生活,学习积极心态

7月25日,我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戏剧大篷车”武汉艺术抗疫实践服务队第二分队的成员们来到武汉市中山公园探访先烈足迹,并以“你说我听”的形式采访园内老人们疫情期间的生活状况。

为了这次的采访,我们足足计划了半月有余,活动前期也曾考虑过要不要选择去社区进行志愿服务,但是考虑到疫情的变化等因素,最终我们还是决定将采访地点选在相对开阔的公园内。活动开始前我时常会去想活动展开的难度有多大,害怕被拒绝让自己的处境太尴尬,也害怕听不明白老人们说的方言而让气氛难堪等很多问题。但是活动开始后真正困难的却并非我所幻想的这些,而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看到了坐着休息的老人,我想去上前询问却担心打扰到人家的谈话氛围。但幸而采访比我想象的要顺利得多,事实上当我迈出第一步后,就发现无论是平淡的闲谈还是欢畅的热聊,我都会因为这样短短的交流而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信息,也变得更加满足和快乐。

我首先采访的是对象是两位奶奶,奶奶们对我说她们俩是从小玩到大的同桌关系,因为疫情封城无法联系直到现在疫情缓和了才有相聚的机会。在与两位奶奶的沟通中,我受益匪浅。疫情封城期间大家都被迫待在家中,这也使得亲人之间的矛盾变得不可避免,以前总会珍惜相聚在一起的时光,如今却觉得“距离产生美”。就和其中一位奶奶说的话一样“现在年轻人有自己的事情,我们不要去掺和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够了!”我想换个思路,也许亲人之间的情感表达就是在相互摩擦中的不断争吵。

图为刘奶奶和王奶奶给志愿者分享疫情期间的生活故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龚雨 摄

但最让我受感染的还是在公园里欢歌的老年合唱团。老人们自带音响话筒在小河边歌唱,氛围特别好我们都不忍心打扰他们,最后在他们休息时才上前询问是否愿意接受采访。本以为会被拒绝,但实在没想到其中的杨爷爷不仅十分热情的接受我们的采访,甚至还为我们演奏了一曲笛子独奏。

爷爷演奏的过程中他的朋友们也轻声哼唱,看得出来老人们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老人告诉我们在疫情封城,待在家无法出门的时候心情是很郁闷的,与外界的交流少了,身边也会出现不同的声音,但还是要保持自我独立的思考。我仿佛被杨爷爷的话点了一下,整个人怔怔地呆了几秒。我一下子就想到现在网络上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言论,我们就像一叶小舟在这些信息的浪潮里随波逐流。可是被大浪卷席过后,我们却什么都没留下,我想以后也要同杨爷爷说的一样坚定自己的观点,在网络的浪潮里不盲从、不盲目。

图为杨爷爷与志愿者分享自己疫情后的生活感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龚雨 摄

在寻找采访对象时,我们看到了两位正在一旁休息的环卫工人,看着两鬓花白的两位师傅,我们鼓足勇气想要上前去进行采访。两位师傅对我们的采访,态度有些大相径庭。其中一位觉得不方便交流,另外一位倒像是愿意与我们分享自己在疫情期间的生活和故事。两位的师傅的老家在黄陂,疫情爆发的时候情况很紧急,也导致他们错失了回家的最后时机。与此同时,武汉随着封城锁路的措施也安静了起来,虽然人群消失了但是他们保持公园整洁的工作还要继续,任务在身又不能归家索性便留在了武汉。

当我向他们问起子女时,两位师傅的眼眶有些湿润,并不愿多聊,我也就顺势换了一个新的话题。这样的小小插曲却让我有点紧张,害怕自己伤害到了别人,幸而我们谈话的氛围很快又在队友的帮助下再次变得火热起来。在交流期时,我时常能够感受到他们语言上透出的孤独感,也许他们只是环卫工人群体中的一个小小缩影,但我仍然感谢他们在这次困难中的奉献付出。如果没有这些平凡又普通的英雄,我们的城市或许并不会好的这么快。

图为志愿者询问公园环卫师傅疫情时的生活状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龚雨 摄

除了这几位外,我们还采访了一些老人,他们有的带孙辈出来散心、有的赴约多年的挚诚老友、有享受疫后生活的夫妻伴侣等等。整个采访接受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些老人对生活都有一颗良好的心态,无论是在疫情紧张的时候还是如今缓和的状态下,他们都在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同时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他们都抱有强烈的信心,这也是我们作为年轻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需要向他们学习的地方,也是最打动我的地方。(通讯员 金安妮 龚雨)

一审编辑夏周燕